第八章 大明官场乱斗之一:严嵩死磕徐阶(第12/22页)

面对险涛恶浪,徐阶处理得相当艰辛。

一方面,他倾全力精益求精地治青词,以期挽回帝心。

另一方面,徐阶平日之为人开始发挥作用。徐阶平时礼贤下士,姿态极低。按惯例,吏部作为帝国最高干部人事机关,是个极度敏感、人人警觉性特高的衙门。因此,至少在表面上,吏部官员对于前来办事的其他众官——不论是京官还是地方官员,一般都是公事公办,三言两语打发走人了事。而徐阶当吏部侍郎时,对所有来人,均“折节下之”,就是毫无架子,而且必定促膝攀谈,不管边疆内地,吏治社情,民间疾苦,全都深入请教。结果,搞得大家每个人都暗自欢喜,以为徐长官特别看重自己。《明史》说,大家皆“愿为用”,就是都愿意替徐阶办事。

此刻,这种情形开始发挥作用。皇帝在他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们那儿,时常可以听到一些徐阶的好话。

而最重要也最难办的,则是严嵩。

可能是因为徐阶当政之后做了不少好事,人们为贤者讳的缘故,所以,史书中谈到徐阶巴结严嵩的情节时,大都隐讳简约,吞吞吐吐,欲说还休。其实,这大可不必,所谓清者自清。有一些污点,反倒恰好可以反证出清者之艰难。

事实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徐阶在严嵩面前,可能远远不止是像历史学家们告诉我们的那样,只是谦恭和委曲求全而已。实际情况可能还要不堪一些。比如,他可能将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了严嵩的儿子做妾;比如,以躲避倭寇的名义,入南昌的户籍,以便和严嵩攀上乡亲之谊。

我们知道,除了杀老乡夏言之外,严嵩极为看重乡里之谊,曾经多方提携和援助过江西老乡,并且,可能花费不算小地在家乡大量架桥修路,举办慈善事业。从严氏父子一生行状及其被抄家后的记载看,他花的肯定不会是自己的钱。不过,人们并不在意钱从何来。据说,直到今天,有些他当年修架的路、桥还在使用之中。至今,许多江西分宜人并不承认严嵩是奸臣的结论。

以是之故,徐阶与另外一位同时的内阁大学士,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严嵩的两个小妾”,应该不是无根谣言。这也是后人相当同情徐阶的原因。如丁元荐在《西山日记》中,就将徐阶比喻为含垢忍耻、卧薪尝胆的勾践。不管怎样,徐阶当时饱受屈辱应该是真实的。

即便如此,严嵩并没有放弃挤兑徐阶。

比如,有一个胆子极大的大将军,曾经在倒霉时求严嵩帮过自己,从此,认严嵩为义父。此人最突出的一项事迹是:一次,蒙古族骑兵前来袭扰,他不敢出战,派人花重金请敌人改一个地方攻打,不要到自己防区来。于是,敌人真的换了一个方向。他却就此向皇帝报告,说自己取得大胜,云云。从而,极受皇帝喜爱,被连连加官晋爵。后来,升了大官的此人有些得意忘形,不愿意再和严嵩保持义父子关系,连续得罪了严嵩和陆炳。结果,在陆炳的安排下,案发。

这个家伙曾经和徐阶一起工作过,严嵩便求见皇帝,想将徐阶一起牵连到这个案子中去。谁知,等他很起劲地讲完后,嘉靖皇帝慢悠悠地告诉他,在所有揭发这个案子的人里面,徐阶是第一个。据说,极善随机应变的严嵩,居然呆住了,许久还不过神来。

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公元1552年,即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徐阶终于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进入内阁,参与军国大事。

这一年,徐阶五十一岁。

从此,徐阶与严嵩朝夕相处,在心里,日夜角力。这个手腕,两个人一掰就是十年。

从公元1542年,即嘉靖二十一年八月十五日,六十二岁的严嵩以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起,到公元1562年,即嘉靖四十一年五月止,八十二岁的老首辅严嵩,在帝国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上,整整待了二十年,其中大约有十六年左右为首辅,还有若干时期为独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