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顺治之死,大清王朝的最大谜团(第7/10页)

一个月后,曾经是多尔衮最信任的议政大臣苏克萨哈等人出面控告多尔衮。内容是:多尔衮死后,他的侍女吴尔库尼告诉他的亲信人员,要将王爷生前准备好的八卦黄袍、大东珠、黑狐褂等皇帝才能穿用的服饰等放进棺材,意思就是“显有悖逆”、“逆谋果真”等等。随后就是帝国历朝历代官场屡见不鲜的“淘粪运动”——多尔衮身边的人们跟进揭发,人人争先恐后地和多尔衮划清界限,帝国官场臭气熏天。

最后,议定将多尔衮的家产人口抄没入官,多尔衮或真或假的罪行被长篇大论地公之于世。一大批官员凌迟处死的凌迟处死,撤职查办的撤职查办,抄家流放的抄家流放,帝国政治中演出过无数次的故事,从头到尾地重演了一遍,铸就了大清朝开国以来的第一大冤案。其中,除了到目前为止一直置身幕后的那位孝庄皇太后之外,没有更多新鲜的东西。据说,这位皇太后曾经拜范文程做老师,学习汉文化典籍。这一冤案可能就是这位皇太后一手主导的。入关七年的大清朝——大明帝国的这个忠实学生,已经将帝国政治文化传统中的凶残基因,完整无误地继承下来了。

多尔衮没有子女,其情形和《红楼梦》所言一模一样:“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多尔衮则不只是一片白茫茫大地。一位汉语名字叫卫匡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写过一本著名的作品,书名叫《鞑靼战纪》。其中记载道:在皇帝的命令下,多尔衮的尸体被挖出来,经过鞭抽棒打之后,砍下了脑袋示众。

五年后,监察官员彭长庚、许尔安为多尔衮鸣不平,认为“皇太极创业于沈阳,大家都有功劳,但多尔衮之功为冠”,要求为他平反昭雪。这两位勇敢的官员不但没有能够让大家学会尊重事实,自己反而被判处死刑,最后,皇帝下令将他们流放到了宁古塔。就此,多尔衮在大清朝定鼎中国时所立下的盖世功勋,大体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直到一百多年后才被重新翻腾出来。

无论如何,多尔衮已经成为过去,如今,十三岁的福临开始亲政。

这个在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双重影响下长大的孩子,表现出了鲜明的双重人格:在众目睽睽的朝堂上,他雍容俨然,颇有人君气象;退朝回宫后,则娇纵易怒,异常横暴。不止一种史料里谈到过这位小皇帝时常会失去控制,经常在暴怒中鞭打宦官和宫女们。史书上使用的形容词汇叫“龙性难撄”,就是这位小皇帝喜怒无常、特别不好惹的意思。在他十一年的执政生涯中,母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妻关系全部被搞得高度复杂,国事私情统统叫人一言难尽。

正月十七日,福临亲政后的第五天,群臣奏请皇帝批准,在二月份为皇帝举行大婚典礼。小皇帝干净利索地批示:“所奏不准行!”群臣立即被震晕。本来,请皇帝批准只是一个形式,因为这桩婚事早已由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确定。新娘子是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皇帝的亲表妹,既有亲上加亲的意思,也有笼络蒙古的含义,还有皇太后加强自己娘家力量的深意在,哪里容十三岁的小皇帝不准行?!于是,经过几番波折,八个月后,大婚典礼举行。

谁知,两年多以后,顺治十年八月,未满十六岁的顺治皇帝突然下诏宣布废后,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福临直截了当地道出了自己的不满:这个皇后是“因亲定婚,未经选择”,将矛头直指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皇帝明明白白地告诉全国臣民:自己和皇后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结婚三年没有过夫妻生活,这个皇后根本就不具备母仪天下的能力与资格。据福临说:这位皇后虽然长得美艳,但心地不端,特别崇尚奢侈,极度忌妒,见到容貌漂亮一点的女孩子就感到憎恶,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而且对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要猜忌防范,因此,自己就尽量不见她。而在此期间,其他妃嫔已经为他生了两个孩子,未来的康熙皇帝也将在半年后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