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再战河南:“克隆”山东战事(第8/8页)

皇帝与元帅之间密谈,当然是为了决定战略进军方向。

徐达自信地向朱元璋表示:“眼下天下局面已经清晰:我北伐大军平齐鲁,下河洛,而王保保却逡巡太原,持兵观望不进,其人对元廷态度看来正在犹豫之间;现在潼关已经为我军占据,张良弼、李思齐等已经畏战西窜,元大都所有的外援已经断绝,我应乘势直击大都孤城,大军到处,必克无疑!”

朱元璋眼看地图,口气还是不无担忧:“卿所言固然有其道理,但北方不比南方,其地形平旷,对骑兵作战极为有利,我军不可不防!尤其是我军的辎重供应线,一旦被切断,大军将陷于无根无粮的险境,你应该选一部将提兵做先锋,将军自己督水陆之师继其后,首先应保证山东的军粮能够源源不绝运到前线,然后主力由陕西向河北东进,到了山东临清再转兵北指,之后才能放心直捣元都。估计那时蒙古人的外援来不及解救,元廷自然惊溃,大都当可不战而下。”

看来大胜之余的朱元璋头脑分外清醒,采取的还是“扳倒树摸老鸹”的稳妥战法,战略布局还是“催熟”战略:即继续造势,等待元廷瓜熟蒂落!

朱元璋离开汴梁回京之前,召集诸将再次强调:“我们渡江北伐,目的在于誓除祸乱,以安天下。士卒们割舍父母妻子,战斗于矢石之间,百死一生,久未休息,朕每想到此处,心里便不是滋味,但没有办法呀!中原人民久经战乱所苦,死亡流离,遍于道路,上天就是让朕来拯救黎民的!所以朕才命你们帅师北征拯民于水火。……大家记住:你们将帅克城之日,不准掳掠,不准焚荡,不准妄杀百姓!要使市贸能照常进行,人民各安其生计。再有:凡元朝之宗戚,皆善待莫戮,这样才会上应天心,下慰民望。有对此执行不力者,必罚无赦。”

看来,即将统一华夏的朱元璋现在同时伸出了两只拳头,军事与政治双拳齐下,政治宣言:作战是为了和平,流血是为了人民,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军事部署:对准蒙古人的心窝,来上一记狠狠的窝心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