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难容(第3/4页)

武王摆手止住了已经沉下脸色的太后开口之意,看着贾琮缓缓道:“太子,朕能认你,是因为你所诞之期,所诞之地,皆可与朕潜邸所在府第并孝贤皇后生你之时日之地点吻合。再加上你又肖母,和孝贤皇后生的一模一样,再有孔传祯、宋岩两位天下师为你作保,这才堵住了朝野之口。然纵是如此,流言蜚语也不曾断绝一日。你要明白,天家血脉的尊贵,不容亵渎。此事,不易啊。不可儿戏……”

贾琮深吸一口气,看着武王道:“父皇,儿臣明白您的意思。只是,儿臣也非意气用事之人。儿臣知道外面有人传儿臣刻薄寡恩,也从未反驳过,是因为儿臣自省己身,发现的确非仁厚之人……”

见武王皱起眉头,不喜听他这般说自己,贾琮摆手道:“父皇不必如此……儿臣自幼无爹娘父母疼爱,在低矮黑暗的耳房中长大,孤独和黑暗伴随着儿臣幼时的记忆。因此事,心性难免凉薄一些。儿臣不讳言,除却父皇、太后和儿臣身边密切的女人外,这世上能让儿臣心软的人太少。九边数十万大军南下,固然可以兵不血刃的解决掉了军中腐肉烂肉,但沿途造成的血债,何止百起?这些儿臣都知道,甚至本就在意料中,但儿臣却从未动摇过。世人皆言儿臣酷似先帝,但他们都错了,儿臣其实远不如先帝。先帝爱民如子,儿臣却只关爱自己的利益和亲人的生死。但儿臣始终有底线不容突破,那就是对儿臣好的人,儿臣绝不会辜负,也绝不能辜负。否则,一旦突破这个底线,儿臣自己都不知道会变成何等冷酷绝情之人。若那般,又如何能称之为人?”

听闻此激动之言,太后和武王都变了脸色。

尤其是太后,她心里其实一直是有心病的。

那就是害怕贾琮会清算当年他母亲那件事……

但一直以来,贾琮的表现一直都极好,她也愿意对他好,来弥补当年之事。

虽然当初她只是说出了太上皇的心声,但无论如何,当年事的起因,都是那一句“去母留子”。

若是今日真将贾琮逼的变了心性,她担心会不会逼得他记起前仇来……

武王也长叹一声,苦恼的揉了揉眉心,招手道:“太子莫急,莫急。如今天家只咱们祖孙三人,什么事商议不得?不要急,不要急……”

饶是他英雄盖世,可对上这个独子,也是一点脾气也没有。

之所以服点软,是因为武王心里也明白,太子若执意行事,他纵然再不喜,也没法阻拦下来的。

可是此事……

岂能儿戏啊!

武王语重心长道:“太子可知,此事会重新让人关注起你的身世,甚至引起诸般动荡。”

贾琮点点头,道:“儿臣知道,但并不惧怕。”

太后点明重点:“那两个男婴孩,无论哪个,日后都不可为太子。”

见贾琮变了脸色,武王替太后解释道:“不是对他们另眼相待,是担心因此让朝野非议,皇统不正不稳。再说,你有太子妃,日后元出嫡子为太子太孙,方为正理。”

贾琮缓缓呼出口气,道:“儿臣知道了。”

太后闻言,犹豫了下,到底还是开口道:“元寿,哀家不阻你偏宠美色,如那秦氏,虽也为失寡之人,但你爱她颜色,哀家从不说甚,一个女人罢了。只此女不同,她非遵守妇德之女,常年抛头露面,又是再醮之妇,常与男子相混……你一意坚持,孩子倒也罢,只要不会克承大统,哀家睁一只闭一只眼,只当没看见。但这关氏,绝不可留在宫中,以免坏了宫德!”

贾琮闻言,脸色登时铁青,看着太后一言不发。

这般模样,还是贾琮入宫以来第一次流露出来。

只是太后总领后宫数十年,有些绝不容触底的规矩,她实在无法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