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帝的秘密,一个比一个奇葩(第11/14页)

然而如此吉祥美好之物,却也不是人人都喜欢,嘉庆皇帝就公然表示自己不喜欢如意。

按照满洲的老风俗,凡是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王公大臣以及在外省的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都要向宫廷向皇上进献如意,以表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满洲人入关进京之后,这种老风俗仍然保持下来,没有改变。可是到了嘉庆朝,却下旨将这种老风俗给禁止了。谕旨中说“诸臣以为如意,在朕观之转不如意也”。

当时,朝廷上上下下都不知道皇帝禁献如意究竟是为什么。而如此寓意吉祥的物件,嘉庆帝为什么就不喜欢?其实,这其中确有奥秘。

雍正皇帝在位时,乾隆的第二子出生,这个婴儿是乾隆嫡福晋所生。由于清代建国以来的皇帝没有一位是嫡长子,所以雍正对这个嫡孙十分重视,并亲自赐名永琏,暗示在乾隆之后立他为皇帝。于是乾隆即位后,就马上将传位永琏的诏书放在了正大光明匾后,可是永琏只活了九年就离开了人世。其后不久,皇后又生下了皇七子永琮,一心想完成祖先遗愿的乾隆,马上决定立这位嫡子为太子。谁知传位的诏书刚放到正大光明匾后,两岁的永琮也离开了人间。

连丧两子的乾隆皇帝,再也不敢立嫡子为太子,更不敢将传位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匾后边了。对于立储一事,皇室里谈虎色变。到乾隆晚年,他的诸皇子中,有的已经死去,有的对当皇位根本不感兴趣,还有的生怕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大都对皇位敬而远之。于是乾隆皇帝就在庶出的皇子中选择了忠厚老实的颙琰作为继位者。为了不让老天夺走他这个儿子,乾隆帝对立颙琰为太子一事一直秘而不宣。直到即将禅位前一年,才正式公之于众。

可是如此绝密之事,真的只有乾隆一人知道?不,还有一人知道,那就是和珅。当和珅觉察到乾隆帝要立颙琰为太子后,立刻选了一只上好的如意送给了颙琰,以取悦这位未来的皇帝。谁知颙琰听到自己被暗中选为太子后大为惊恐,加之他对和珅这样的大贪官本身就十分忌恨,所以对和珅所送的如意十分反感。

嘉庆继位后,政事仍由太上皇乾隆决定。嘉庆四年乾隆病死后,他亲政。亲政后的第六天,他就逮捕了和珅,抄出家财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20年的财政收入,和珅随即被处死。之后,嘉庆就下谕旨禁献如意。

如此,不明真相的人们还以为嘉庆下谕禁献如意是要崇尚节俭,杜绝奢侈,其实只是他对如意的一种厌恶罢了。

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道光帝

古代帝王中,商纣这样豪奢纵欲之徒并不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力倡节俭”的吝啬鬼,道光皇帝就是这样一位另类皇帝。

汉代,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也曾倡导节俭,得到后人的极力赞扬,可是节俭起来,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比汉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道光皇帝却并未因此获得史家的称誉,反而,人们在谈起他的节俭时,往往彼此会心地揶揄他的吝啬、抠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道光的节俭,有他个人经历的原因,也有出于对整个时局和国家财政状况的考虑。

盛京,也就是今日的沈阳,乃是满人在入关之前的首都,被满人称为所谓“龙兴之地”,到现在仍有沈阳故宫作为历史景点向游人开放。嘉庆二十三年(1818),时为皇太子的道光随着父亲嘉庆一同去盛京祭祖。同是皇宫,但无论是外在的气度还是内里的舒适,沈阳故宫较之北京的紫禁城不知差了多少。一心教子的嘉庆还特地领着道光来到清宁宫东暖阁,将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极其简陋的旧时用物拿出来给他看,让他“忆苦思甜”。早已被人们遗弃不用的糠灯,蠢笨的牛皮乌拉,光秃秃的粗糙拐杖……这些祖先遗物在道光并不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回到北京后,道光与妻子将情况一说,拥护丈夫的妻子立即找人清空了家里床铺桌椅之外的家具,以示将戒奢从简进行到底。这还不够,夫妻两个又从饮食上算计起来:他们每天只吃太监从宫外一路小跑买回来的烧饼。虽然时间一久,烧饼已然是又冷又硬,但道光夫妇仍然就着热茶将之吃下肚去,连眉头都不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