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帝的秘密,一个比一个奇葩(第9/14页)

正是这一句誓言,让爱新觉罗氏铭记在心,处处提防叶赫那拉氏,甚至有些避讳叶赫那拉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叶赫那拉氏这一败,就被爱新觉罗氏统治了200余年,一直到一个叫“杏儿”的女孩儿出世,叶赫那拉氏才等到了翻身的机会。

这个乳名唤作“杏儿”的女娃儿,后来入宫做了妃子,被皇上封为“兰贵人”,就是后来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强人之一——慈禧。也许是叶赫那拉氏当年的首领去世前的诅咒真的应验了,这个女人虽没有像当年首领的誓言一样灭爱新觉罗氏,但在慈禧做太后的那些年里,光绪,溥仪以及那些爱新觉罗氏的皇子皇孙,实际上都是她的傀儡,她才是真正统治爱新觉罗氏天下的人。

难怪咸丰帝奕詝在身为皇子、学习祖宗基业建立的过程中,读到对抗叶赫那拉氏的一段时,猛然想起了兰贵人就是叶赫那拉氏,心头一惊,此后凡事小心,事事避讳。但该来的总归是会来的,最后爱新觉罗氏的天下还是毁在了慈禧——这位叶赫那拉氏后人的手里。

孝庄选择不与皇太极合葬

孝庄皇后生于万历四十一年,在康熙二十六年,75岁的她离开了人世。但是,孝庄并没有与皇太极合葬于关外昭陵,而是要求别葬于关内盛京之西的昭西陵。这一请求完全在情理之外,引发了多方的揣测,在世人的脑中画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史书的记载是孝庄太皇太后临终时,告诉康熙,由于太宗陵寝奉安已久,而且已经和孝端皇后合葬,不能因为自己而轻动土木,而且,自己心中还时刻惦念着顺治与康熙父子,所以,应该葬在顺治孝陵附近。但这终究只是官方的说法,不能令人折服。事实上,当年康熙也为这个棘手的问题烦扰,难堵众人之口。所以孝庄皇后在康熙年间始终未能安葬,其梓宫一直停放在孝陵旁边。直到雍正三年,雍正服父丧27个月之后,才正式动工兴建昭西陵。

“入土为安”是中国传统的丧葬礼节,可康熙为什么30多年不葬祖母?雍正的解释是,康熙与祖母感情太深,以致不忍下葬,但这未免有些冠冕堂皇,大家都在猜想其中另有隐情。

在孝庄崩逝之后,康熙违反常规执意要在宫中为祖母守三年之丧,后朝臣反对,康熙也戴孝将近两年。康熙的言行留给世人的感觉是在纯孝之外,似乎还对祖母怀有一份非常浓重的歉疚之心,希望有所补偿。而这份歉疚来源于何处,必然是康熙的一份不可告人的隐痛。这隐痛就是孝庄为了保存皇太极的遗孤,保住皇太极一生奋斗而来的事业,不得不做出有悖伦常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孝庄不仅没有辜负太宗,而且应当被太宗谅解,甚至是感激。

事情跟多尔衮有关。当时满洲的八旗军中,多尔衮倚靠自己的嫡亲、胞亲等连带势力,一人握有五旗的军权,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贬斥了郑亲王济尔哈朗,诛杀了豪格。手握重权的他离造反仅一步之遥,他为什么没有跨出最后这一步?原因就是孝庄皇后——他年少时候的爱人。孝庄皇后为了保全大局,委屈了自己,从中斡旋,才牵制住了多尔衮的造反之心。

但是,世俗礼法的限制使得孝庄皇后死后不能与太宗合葬,因为她不能以一个非白璧之身与太宗合葬,这其中的委屈,外人不曾看见的辛酸,却被康熙看在眼中,既然不能把祖母与祖父葬在一起,他更不能让祖母一人孤零零的长眠地下,所以30年里一直怀着一颗歉疚的心陪伴着孝庄,直至驾崩。

嘉庆扳倒和珅的真正目的

公元1799年(嘉庆四年)初三,89岁的太上皇乾隆驾崩了,尸骨未寒之际,嘉庆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他的宠臣和珅进行了斩草除根。根据当时的《殛珅志略》一书记载:“初三日,纯皇帝殡天,初四日,上于苫次谕统兵诸臣,初五日,御史广兴疏劾和珅不法,初八日,奉旨革和珅职,拿交刑部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