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帝的秘密,一个比一个奇葩(第2/14页)

然而杨皇后却害怕夜长梦多,天天缠着晋武帝。最终,晋武帝在司马衷九岁那年立他为太子。

杨皇后竭力让晋武帝册立傻儿子为太子,除去为自己家族利益考虑外,还因为母性迫使她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正是这种母性淹没了她仅有的一点理性,为短命的西晋王朝埋下了祸根。

而晋武帝之所以下定决心立傻儿子为太子,除了杨皇后软缠硬磨外,还有他自己心理上的原因。作为司马昭的长子,晋武帝一向不太受父亲重视,甚至数次险些丢掉储君的位置,有这样经历的晋武帝才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长子。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于是傻儿子司马衷即位,他就是晋惠帝。然而这个傻皇帝,完全被皇后控制着。一年后,皇后发动政变,杀死辅政大臣杨骏,接着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公元316年,刘渊的侄子刘曜攻破长安,俘获末代皇帝司马邺,西晋就此亡国,然而这距离司马炎病逝才25年。

北魏开国皇帝是否是精神病

拓跋珪,北魏开国皇帝,一位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他白手起家,一路奋勇拼搏、策马扬鞭,从西北边缘地区挺进中原核心地区,建立了北魏帝国。为稳坐江山,他继续开疆拓土,北征西讨,纵横驰骋,功绩显赫。同时,拓跋珪还积极效仿中原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以便彻头彻尾地、由内至外地来一个从胡人到汉人的大转身。最后,他成功了,北魏帝国一统了中国北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是这样一位盖世英雄,30岁以后却全然变成了另一番模样,前后判若两人。

30岁后的拓跋珪精神有点异常,常常焦虑不安,闷闷不乐,严重的时候接连几天水米不进,连续几夜不睡觉。平日嘴里还念念有词,时而笑,时而怒,时而哀,不知道在和谁说话。他还开始怀疑身边人,就连他以前的亲信都怀疑,而且变得极度敏感,身边的人稍有一点点异常举动,如面部表情变化,打喷嚏、打哈欠,话语不清等,他都将其认为是他们对自己怀恨在心的表现,并对他们劈头盖脸地大骂,弄得人心惶惶,气氛异常紧张。一位横扫天下的英雄怎么突然间就变成这样了?

有人认为拓跋珪之所以这样,是其作为夷族固有的天性所致。也有人认为拓跋珪的异常行为,是因为他后期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并且还对拓跋珪为什么会患上精神病做出了进一步分析和说明。

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和道教盛行,几乎人人都希望能长生不老,北魏帝拓跋珪自然也不例外。为了使自己活得更长,拓跋珪服食了大量当时流行的一种名为五石散的药物。这种药中含有铅、汞、锰、硫、砷等有害金属元素,长期服食此药物,容易引发药物中毒,产生精神障碍。拓跋珪之所以会精神失常,也许就是因为他服食了大量的五石散。此外,拓跋珪患病还与其当时的处境严重刺激到其精神有关。建立北魏后,拓跋珪虽然已入主中原,但他的政治统治不断受到中原汉人的威胁,皇位难保。面对这种困难境地,拓跋珪极其苦恼,无计可施,过分焦虑的心情也导致了他精神上的分裂。

以上猜测终归是猜测,北魏建国皇帝是否真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仍然是疑团。

总有皇帝想弃位出家

不愿当帝王却想当和尚,听起来有些不可理喻,但历史上还的确就是有这么几位皇帝,脱下龙袍,换上僧袍,走下殿堂,走进庙宇。

身为一国之主,先后几次舍身佛寺为奴,再由臣僚用高价“赎”出。这种咄咄怪事的主角,乃是梁武帝萧衍。

萧衍,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公元501年发兵攻入建康(今南京),灭齐建立梁朝。他原来信奉道教,但称帝三年后,便下诏宣布自己舍道事佛。他广建佛寺,仅京城建康一处,寺院就多达500余所,僧尼10万余人。他本人也被称为“皇帝菩萨”。由于他的倡导,汉地僧尼改变了原来食三净肉的习惯,改为完全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