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皇帝的秘密,一个比一个奇葩(第3/14页)

几次北伐失败后,为博取美名,他曾多次出家当和尚,只是他当和尚纯粹是作秀,并非真的皈依佛门。

公元527年,萧衍到当时建康最大、僧侣有数千人的同泰寺进香时,忽然脱下龙袍,要做和尚,说是舍身佛寺,为国家祈福。不过,三天后,他又灰溜溜地回去了。

此后不到两年,萧衍又一次舍身同泰寺。他对大臣们的哀求置若罔闻。两个多月后,大臣们终于明白皇帝的心意:给同泰寺捐钱。于是,大臣在捐钱一亿万后,才把他“赎”了出来。

此后,萧衍又去“舍身”了两次,每次都以身价一亿万钱让大臣“赎”回来。

公元546年三月,年近80岁的萧衍又进了同泰寺去讲《三慧经》。这次是白天讲经晚上回宫。一个月后,同泰寺着了一场大火,把庙里的泥像和佛像画都烧光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佛祖并没有保佑这个虔诚的弟子。公元548年,叛东魏降梁的侯景发动兵变,第二年,梁武帝在饥饿和疾病中凄凉地死去。

历史上,当过和尚的皇帝如梁武帝、明太祖,是众所周知的事。据说,唐朝还有一位,鲜为人知,那就是唐宣宗李忱。他究竟是否做过和尚,至今仍有争论。

唐宣宗较有作为,有“小太宗”之誉。野史载,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小儿子,因为有才能,深遭他那两个做皇帝的侄儿唐文宗、唐武宗的妒忌。唐武宗登基后,曾派人将光王李忱抓来,浸在厕所里。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假意借口已杀死光王,而将其送出皇宫。李忱削发乔装为僧,最后在浙江盐官(今海宁)镇国海昌院(安国寺)当了一个小沙弥,方丈齐安还替他取名为琼俊。几年后,武宗病死,李忱返京当了皇帝,他不忘方丈恩德,赐其“悟空国师”的谥号,并将禅院扩建,取名为齐丰寺。

据康熙时《海宁县志》说,齐安亦系“帝子”,自幼落发为僧,为唐末一代宗师。李忱与齐安关系密切,缘本深远。

也有学者认为,唐武宗曾进行灭佛运动,引起僧人的愤恨。宣宗即位后,重兴佛教,这些僧人感激不尽,大造舆论,编出此事。

正史中也有些蹊跷。比如在《旧唐书》中就记载有唐宣宗在还是光王时为了避祸,假装痴呆,文宗、武宗常常在宴会上把他当作笑料等语句。接着又云:“宣宗皇帝器识深远,久历艰难,备知民间疾苦。”让世人产生疑问:此话从何而来?武宗病死不几日,唐宣宗便即位,时间仅相隔10余天,宦官们为何那么容易就将他找到?此外,宣宗恩怨分明,他即位后,为何不对武宗进行报复?

看来,唐宣宗是否当过和尚一事,仍需一番探究。

皇帝“惧内”,也很怂

不但市井间有些男子会惧内,就是君临天下的帝王同样也会惧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位皇帝便是晋惠帝和隋文帝。

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是历史上著名的丑女,她身材五短,面目黑青,鼻孔朝天,天包地大嘴,眉心有大块的胎记,而且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恶后。她不仅横行后宫,还祸国殃民,几乎毁灭了晋国。

贾南风对于晋惠帝司马衷能够登基称帝也是有一定功劳的,当初司马衷还是太子时,司马炎曾因为他的智商低下,而想要废除太子。令司马炎改变这一想法的是一篇文章。那是司马炎给司马衷的一份试卷,不善学问的司马衷本想让其他的侍从官员来回答这些问题,这时太子妃贾南风却觉得这样不妥,如果让那些人代写,他们的学问都在太子之上,一定会被识破的,于是她找了几个没什么学问的太监来答这份试卷。

当司马炎看到这些答案之后,他并没有怀疑这不是太子写的。相反,这份虽然答得差劲,但也还合情合理的试卷,让他对自己的儿子有了信心,他相信司马衷是一个既纯朴又明辨事理的人,于是他再没有废除太子的想法了。所以,司马衷能够当上皇帝,他的皇后贾南风有一定功劳,贾南风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居功自傲,横行于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