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纵横天下的牛人们,连死也充满阴谋(第4/14页)

建文帝的下落到底如何呢?答案或许早已随着滚滚年轮,和曾经辉煌无比的王朝一起被埋入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霍去病英年早逝是谁之过

霍去病,一代战神。17岁随军出征,功冠全军;21岁纵横漠北,成为三军统帅。多次出兵匈奴,以寡敌众,却能大胜而归。他创造了作为武将的一个传奇。但是,这样一个勇猛战将、天之骄子,生命却在23岁这样的美好年华画上了休止符,实在令人叹息。

关于霍去病的死因,史上却没有详细的记载。那么,一代战神霍去病的死究竟是为何?

《史记》中记载,霍去病是在出征匈奴之前突然死亡的,朝廷公布的死因是病死。那么霍去病真的是病死吗?其实,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17岁从军,逐渐成为一代战神,作为一个勇猛的沙场武将,肯定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而且在23岁这样风华正茂的年纪,患病而死这似乎不太可能。

那么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是什么?不是病死,那么就是非正常死亡。为什么如此器重霍去病的汉武帝却没有深究这种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呢?

霍去病从卫青的军队中脱颖而出,历经漠北大战之后,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如日中天。他逐渐脱离了卫青的军队,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军事集团。这个集团中的重要人物也几乎都是霍去病一手选拔的匈奴降将,要不就是能骑善射的低级军官,个个英勇善战。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重心都在战场之上,与皇亲国戚以及世家贵戚却没有一点关系或牵连。

反观卫青,一代大将却日渐衰落。他的身上担负着太多人的利益,势力庞大。武帝为了扼制这股势力,采取的手段便是以霍制卫。卫、霍集团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尖锐的矛盾。当这种矛盾激化时,必然是要以牺牲一方为代价,因此从不参与政治斗争,只着眼于沙场的霍去病就成了卫青家族保全自己利益的牺牲品。这也可以从一些史实当中窥其一二。

如果说卫青利益集团最大的保护伞是卫青,那么他们实现利益的最重要的保障就是卫太子。虽然卫太子年幼,不太可能参与复杂的政治斗争,但是作为利益成员的卫氏家族以及相关人员却是在尽全力保护这种利益。卫、霍之间的较量,更多的是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和权力的竞争。

此时,朝廷有三种势力不容小觑:一是以卫青为核心的卫氏利益集团,二是以霍去病为核心的军事集团,三是以李广为核心的李氏家族,李广的从弟李蔡已身为丞相,也是整个家族利益集团的核心。

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战,李广自杀,李敢刺伤卫青。卫青为人谦恭有礼,温和大度,便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虽然这件事在当时并没有传开,但却为李氏家族埋下了祸根。公元前118年三月,李蔡以侵占了先皇陵寝的一块地的罪名畏罪自杀。这简直就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身为丞相的李蔡岂会冒着死亡的风险去侵占一块皇家陵地?也就是在这一年,霍去病突然因为李敢行刺卫青,而在甘泉宫狩猎场当着武帝的面射杀了李敢。值得注意的是:一、李蔡死后,太子太傅庄青翟继任了丞相之位,那么这其中的最大受益者莫过于卫太子所在的卫氏集团;二、霍去病猎杀李敢的时间、地点值得深究。如此明目张胆地射杀李敢,难道霍去病就不担心无法对皇帝以及众家将士交代吗?而且李敢当时身为郎中令,也就是九卿之一,霍去病并没有私自处决他的权力。从射杀李敢的时间而言,此时距离李敢刺伤卫青已经很长一段时间,那么霍去病为什么要现在才猎杀李敢呢?由此可以得出,这不可能是霍去病蓄谋已久的杀害。也就是说这是一件突发事件,霍去病是在狩猎之前才临时得知李敢曾刺伤卫青的。李蔡、李敢叔侄死期相近,在相当短的一段时间内,李氏家族被连根拔起。霍去病与李氏家庭结下仇怨、引起武帝不满。那么,从整个事件来看,受益最大的还是卫氏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