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第3/6页)

“我没讲完?”“灰西装”瞪大了眼睛问。

“对。”李明强冲“灰西装”说,“照你说的,美国人骂的应该是志愿军,不是解放军,要么你是误讲,要么你是故意犯了逻辑上的偷换概念错误。”

李明强看“灰西装”一脸茫然,用嘴角笑了笑,接着说:“中国人听到美国人骂志愿军,非常生气,就来个迎头痛击。说,一个美军步兵师被赶过‘三八线’,丢盔弃甲,狼狈不堪。跑到一条河边,要涉水过去。听说这条河里有一种鱼,专吃男人的生殖器,穿着裤子也没用。怎么办呢?师长怕被志愿军追上当了俘虏,也顾不上他的士兵了,抓起全师唯一的一个茶缸,往裆里一扣,死死按住涉水过河,只觉得屁股后边有东西乱顶,疼疼的。心想,这河里的鱼还真厉害,要不是这缸子,我的命根儿就完了。他忍着痛到了对岸,回头一看,全师的人一个接一个全过来了。你们说,他们是怎么过河的?”

“哈……”胡斌和两个“西装”想了一下,几乎同时大笑起来。

“灰西装”笑着说:“你真是个作家,编得好,我服了,抽烟!”说着,给李明强和胡斌上烟。四个人一路谈笑风生。

李明强和胡斌下了火车,又转汽车,一路打听,走进了一个山沟。

“老胡啊,这里和我们家的地形差不多,属丘陵地带,缺水,全是些寡鸡不下蛋的地。看这农民的房子,没准比我们家那里还穷呢!”李明强展望四野,感叹地说。

“是啊。不当兵,我还真不知道咱们国家还有这么多穷地方,老百姓的生活这么差。”胡斌也跟着抒发自己的感慨。

“怪不得肖明那么卖劲儿地练剪裁,说要回来发家治富呢!”李明强若有所思地说。

“到了,就是这个村。”胡斌指着前面的村庄说。

“问一下。”李明强发现村头儿的小麦田里有人在锄地,指了指说。

腊月里,正是小麦苗返青的季节,麦田绿油油的像城市里的草坪。麦田里,一位农妇下穿一条黑色凡尔丁裤子,上穿一件洗得发白了的男式军衣,脖子上围着一条天蓝色围巾,正低着头,一锄一锄地顺着麦垄吃力地为麦苗松土。地头儿处,一块儿小蓝布棉垫上坐着一个又小又瘦的孩子,手里拿着半拉黑乎乎的馒头在啃。那馒头被冻得很硬,小孩儿每咬一口,出现一个白点儿。李明强知道,那是红薯面窝头,他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

“大嫂,打扰一下。您知道肖明家在哪里住吗?”李明强和胡斌站在地头儿,向锄地的农妇问。

农妇抬起头,不知是累的还是怕见生人,红着脸,理了下垂在额前的头发,看着地边的两个军官,怔怔地也不说话。突然,她丢下锄头跑过来,盯着李明强急切地问:“你是,是李明强,李副连长吧?”

“你——”李明强和胡斌看着面前的农妇不由得愣住了。走了一路,没有一个人认出他们,在这山沟里,一个农妇居然认出了李明强。

“我就是肖明的媳妇,走,回家。”农妇说着,眼圈儿红了,背过脸,拍拍手,像是打掉了手上的灰尘。稍后,她转过身,抱起地上的孩子,说:“乖,回家啰,找爷爷奶奶去。”小孩儿握着那冰凉的黑窝头,瞪着两只大眼睛看着李明强和胡斌。

“这孩子——”李明强突然想起了肖明说过,他早把“小解放军”种上了,又想到这女人是抱着肖明的照片结婚的,就怯怯地问。

“肖明他姐的孩子。没人看,送这儿了。”

肖明媳妇淡淡的一句话,打断了李明强脑中刚刚浮现的关于肖明的故事。

李明强和胡斌紧随在肖明媳妇身后,默默地跟着走。他们都感到,这女人的面相远远大于她的实际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