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龙过江 ——中国炮兵击伤日本亲王之战(第4/8页)

单看作战序列,张发奎的名下,有着一整个炮兵第二旅,下属炮兵第二团、第三团。抗战期间,国民党军最大的炮兵单位,就是旅,说起来张将军的本钱似乎很丰厚。其实,这只是纸面上的。炮兵第二旅的第三团,当时奉命“借入”第九集团军,猛攻汇山码头和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该线战斗此后激烈胶着,该团始终无法归建。第二团共有一、二、三营,二营散放在杭州湾、乍浦一线担任要地防御,三营位于嘉兴旅部看家待命,真正拨归右翼兵团的,只有第一营。按照炮兵第二旅的编制,一个营辖三个连,其中一个连是辎重连,没有炮。两连炮兵各辖四门炮,总共八门75毫米博福斯山炮就是中国右翼兵团的全部炮兵火力。实际上,除了留两门作为“救火队”,中国军队在前线的火炮,总共只有六门。

6门对360门,60倍的差距。但是,这六门炮的作用却十分出色。淞沪战争爆发后,右翼军前方颇有一些日军据点,如日华纱厂、日清公司、邮船公司栈桥以及新老三井码头等,大部分被日海军用为后勤设施。张发奎命令炮兵猛轰这几个据点,给日军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单日本海军煤库据说中弹后就烧了三天三夜。这几次战斗中,炮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因此让张发奎将军对这几门炮兴趣大增,经常亲自指挥这几门炮袭击日军对岸阵地和江中的舰艇,作用很好。张发奎在几次炮击作战取胜后说:“敌人为谋消除这威胁,曾采取了种种侦察手段,不间断出动飞机,企图搜寻我炮兵阵地,毁灭我炮兵的力量。但他们始终无法找到我们的炮兵阵地,更无法制止我炮兵每天黄昏和夜间的袭击。”《八•一三淞沪抗战史料辑选——第一道防线的防御战》也提到:“浦东炮兵对日军的牵制,对于淞沪正面的华军,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正因满意于战果,同时觉得博福斯75毫米炮威力稍小,张发奎上书国民党当局,希望能够“由乍浦附近海岸赶筑一条可以运输重炮兵的临时公路,直达浦东,效法海岸游动炮兵的使用方法”。

可惜这个计划没有真正实现,国民党军中高级将领并不都像张发奎将军这样头脑灵活。否则,炮兵们真的把彭孟辑的炮十团拉来,弄几门德国造十五榴到浦东,用这个大家伙打伏见官大佐一下,那就不是受伤的问题了,只怕要找几个日本大夫来做亲王版的拼图游戏啦。

但中国这支不大的炮兵怎能产生如此奇妙的战果,甚至能够“隔山打牛”?这就要提到中国炮兵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兼怪物,国民党军炮兵第二旅旅长蔡中笏了。用打篮球的招炸日本军舰,把炮藏得跟周扒皮家的钱罐子一样谁都找不着,都是此公的杰作。

有趣的是,这位中将炮兵旅长,国军中类似红军炮神赵章成式的人物,竟然曾经是四川一个中学的数学老师。

浦东中国炮兵部队的总指挥官,就是蔡中笏。

炮二旅在浦东前线出动了六门炮,淞沪战役打了三个月,回来一数还是六门炮,除了炮弹送给日本人了,毫发无伤,一号功臣就是这个蔡中笏。对日本人来说,这个对手实在让自己丢脸,哪怕是六门炮打掉一半呢,日军历次“全歼中国捣乱炮兵”的报告,也算是有个交待不是?偏偏是一门没少,这日军战报里头的水分可就大了去了。

日军的损失,可是板上钉钉,自己军报都承认的,挨了揍的有仓库、有军舰、有电台……还有亲王。说起来国军一般部队在淞沪战场损失极大,这种只占便宜不吃亏的部队堪称凤毛麟角,不由人不称奇。其实国民党军损失大很重要的原因是战术不对,用射程、精度都不如三八式的汉阳造和日军打阵地战,还是在日军舰炮射程内(其实何应钦、白崇禧、陈诚多次劝要把阵地转移到预定的吴福锡澄国防工事去,蒋委员长咬死了一个“国际观瞻”死活不肯撤),当然损失惨重了。炮二旅这个营怎么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打出这个战果呢?和老蔡的战术对头、机动灵活大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