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印公路(第4/6页)

这种情景,对美国士兵来说,并不稀奇,但对于旧军队中的中国士兵来说,除了对日战争,仍然是罕见的回忆。中国当时盛行“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只有在抗战中,中国的平民女性才会如美军歌舞慰问团一样,亲近自己国家的军人。

不过,缅北更多的女性,并不仅仅是作为异性而存在。

由于战争的进行,各国都出现由于男性上前线导致的性别不平衡。当时英国的妇女勤务队最为有名,她们和男兵一样成为军人,而且多为富有魅力的美女,被官兵们戏称为“浪头”,经常提醒朋友“不要被一个浪头打昏了”。

英国歌星安妮·谢尔顿到缅北演出后获赠一面缴获的日军军旗,大喜过望。安妮·谢尔顿是当时欧美最性感的明星之一。

参加修筑中印公路的美国工程人员中,就有这样的白衣天使。

尽管时隔六十余年,很多当年的远征军将士依然能够回忆起这些异国女子的风貌,文字中充满了温馨。

中国驻印军汽车第6团的老兵陆涵玟回忆,“我还记得有一个美国女护士长,大概50岁上下,很瘦,个子不高,对人很随和。她照顾的一个伤员,不知道怎么的,好像是忘了她的叮嘱,在试图坐起来的时候,用了一下力,把身上还没有愈合好的伤口震裂了,殷红的血从绷带上渗了出来。她知道了,急急忙忙地赶过来,帮他处理了伤口。然后很生气,一脸的严肃。最后,她把手抡起来,在他的屁股上,啪啪来了几下。我们都笑了起来,那真像是亲娘打子,手高高抬起,轻轻落下。”

新22师老兵刘树瀛写过一段关于一个美国女护士的回忆,“战争吃紧的时候,伤兵很多。有一天送来一个受了重伤的中国兵。由于某种原因,手术时不能进行麻醉,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医生们研究了一下,决定采取转移伤员注意力的办法来减轻他的痛苦。他们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位年轻的护士。护士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在手术过程中一直陪在伤兵的身边,鼓励着他。每当伤兵挺不下去的时候,她就告诉伤员,自己深爱着他,要他无论如何都要挺下去!伤兵就在护士的鼓励和热吻下战胜了自己,重新获得了生命……”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原远征军第30师第89团空降突击队周玉璞的一段回忆。周玉璞老先生曾参加了空降密支那的作战,至今生活在扬州老家。笔者注意到,在2009年一次对周先生的采访报道中,周老先生提到机降密支那之战中,他所在的飞机上曾有两名美军女护士参加战斗,并有一人在战斗中负伤。

这篇报道比较简单,笔者为了解更多细节曾试图与周老先生取得联系,但没有成功。幸运的是,最终通过江苏省政协文史编纂委员会的朋友,找到了周老先生20世纪80年代提供给他们的一篇回忆文稿,应该算是第一手材料。这篇文稿题为《忆中国远征军攻克密支那之役》,其中,对空降作战的情景有着颇为详细的描写。笔者把这次空降作战的有关部分转录如下。

“我和营长联络官凯撒一起到团部开会,当时已是夜晚10时,团长打开地图,用手指着上面一个城市说道,我团的任务是在美方空军以火力压制敌人炮火后,空降敌机场,一边迅速占领该城,切断敌人的南北联络。他又补充说,这是事关盟国胜利的重要战役,只准前进,不准后退。我们面临的敌人是第18师团田中新一所部,这是日军的一支精锐部队,顽强而凶狠,我们要认真对付。说完,他苦笑一下,摆了摆手,要我们于明晨一时全副武装完成登机任务。我们回营传达了上述命令,大家都很紧张,也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