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密支那之一(第5/7页)

作战过程中,日军这两支部队给远征军留下相同的印象就是顽固和顽强,又有不同的作战特点,他们以不同方式的顽强给中国士兵留下不同的印象。

首先密支那以北就是一个丛林,日军第18师团第118联队主力把阵地修在了丛林间,攻打它的中国军队新30师说实话从来没有遇到过丛林中的阵地。他们不知道丛林中间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结果给他们的第一轮打击都是来自于树上。

树上的打击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呢?这个子弹射击是立体的,下雨一样的感觉,你会发现自己即使卧倒,依然处于被攻击之中,一点找不到安全的角落,唯一安全的方法就是钻到土里头。遭到沉重打击的新30师很快就退出来了,退出来之后,再经过观察发现,日军官兵都是在树上的,打我方便,其实进攻的人打他也方便。当时,新30师的火力装备已经远远超过日军,于是调来炮兵攻击,远程重火力首先就对着树打,逐个火力点进攻,无论什么树,先猛打一通,树叶基本上打光的情况,才放过这棵树。打来打去,好长时间树上老有还击,即使不还击,也看不到人掉下来。中国当兵的很奇怪,战斗结束上去看,才发现每个日本兵让别人把自己绑在树上,很多人把枪绑在胳膊上,只要有气,只要没有断气,至少可以实现向下开枪。

这支部队一直到所有的士兵基本打光,才丢失了阵地。几乎没有抓到俘虏的,日军在阵地上人员全部打光的情况下,才丢失了密支那外围的阵地。中国远征军接着投入密支那市区作战,对手主要是第56师团部队。

第56师团这支部队和远征军作战主要依靠碉堡和工事,碉堡工事相互掩护和封锁是非常严密的,而且同样顽强。

在这种情况下,远征军被迫采取坑道作战的方式。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我的印象中,这样的坑道作战方式往往是出现在后面的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打国民党时用的方法,我没想到远征军最早在缅甸居然就用这个打日本。他们把坑道一直挖到了日军主碉堡跟前,许多兵用长竹杆挑着手榴弹塞到日本兵的碉堡枪眼里头,把碉堡破坏了。但日军依然顽强据守,从不轻易放弃阵地。

日军这种顽强给远征军士兵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但是他们也知道,当时这批日军都有一个口号,就是我们不能丢失密支那,我们丢了密支那,我们前面的人都会完蛋。密支那前面是滇西,是腾越,当年侵入云南的日军部队也是第56师和第18师团。如前面所述,密支那是北缅甸的重镇,把密支那拿下来之后,事实上正像日军说的,他们前面的人都要被打死了,腾越、松山、龙陵处处“玉碎”,很少跑回来的。在整个缅甸作战中间,密支那的夺取相当于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拿下密支那,上缅甸就是远征军的了,不仅是我们自己感觉到了这一点,我们的盟友也能感觉到这一点。

大家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英国人也知道这一点,我们拿下了密支那,上缅甸就是中国军队的了。同样,上缅甸是中国军队的,同样预示着一个可能性,下缅甸也有可能是中国军队的。因为这支中国军队展现出来的作战能力让日军大吃一惊,日军对新军的印象发生了突变,和以往部队印象是不一样的,它的战斗力和所带来的士气,使得英国人也吃了一惊。吃了一惊之后,英国人第一个反应,这支部队如果让他这样打下去,这么多部队这么打下去,上缅甸指日可待,下缅甸也会是这支部队的。下缅甸是仰光为中心,上缅甸是山区;下缅甸是粮食产区,也是英国控制的传统地域。关于上缅甸,英方有可能和中国合作,而在下缅甸绝对不会和中国合作。这种情况下他们划了一条线,不让中国军队过曼德勒,攻击线到这里为止。这时候我们国内正遭到日军的猛烈攻击,连贵州的独山都丢了,重庆面临很大的危险,于是远征军分出一部分回国参战。密支那胜利之后,新6军就先回国了。我们知道,1945年日军投降时,新6军就是在国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