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方和西方(第11/14页)

德国海军的突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发挥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8年前,也就是日俄战争前两年,那时候英国和日本第一次达成了同盟条约,我曾经写过一篇介绍海军将来发展趋势的文章,讨论了英日同盟和法俄同盟这两个对立的联盟之间所面临的困难和必要的对策。在这篇文章中,地中海的战略位置和充分暴露的弱点是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当时,俄国在远东地区派遣了一支精锐的舰队,不过它产生的效力却让人大失所望。如果那时候发生了一场将更多国家卷入其中的战争,根据德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当时的德国海军根本没有力量对欧洲国家的平衡产生影响。那时候的英国还紧紧攥着海洋霸主的地位,它既能够控制众多的交通线,也能给它的盟国以支援,如果需要它做的不仅是在欧洲海域抵制法国海军的话。

上面讲的是8年前的情形。而先进的德国实力雄厚,海军力量比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高出许多,仅次于英国。这样一来英国的海军就只能被局限在本土水域了。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只能将海军集结在本土周围,并在前方采取军事行动,保护后方的领土,实际上也就是英国所有的殖民地以及英伦三岛与外部世界意义非凡的交通线。这种军事举措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这个举措能够持续下去,英国海军就不会因为天灾或者人祸有所减弱,那么这种战争措施就会对英国本土的防御和切断德国在海上的进攻都产生重要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举措不但在战时需要维持,即使是在和平时代也不能放松,如果它在本土水域的其他地方布置海军兵力,其结果将会不言而喻。1866年奥地利的遭遇和1870年法国的遭遇都充分表明,充足的准备和优势的兵力才是制胜的关键。

这样看来,在欧洲形势依然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英国和德国都不会在太平洋地区投入过多的兵力。根据英国海军部首脑的说法,在1910年3月,英国没有在中国驻扎的战列舰,一级巡洋舰只有4艘;在英属东印度则既无战列舰,也无一艘巡洋舰。在别的地域,英德海军实力的对比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对比都是需要考虑的作用因素。这样,别的国家就不会担心英德联手来对付自己了。不过,门户开放政策能得到传承和发扬,并不会遭受商业国家的抵制。如果有哪个国家企图获得不合法的特殊利益,尤其是借助军事力量对目前的占有权不公平运用,就会遭到别国的制止,因为它违反了门户开放政策。这个原因可能是以后挑起战争的缘由,而想要不产生战争,就必须保持贸易商的平等。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对抗会左右欧洲其他国家的海军军事行动;这些海军力量都是均势局面中的因素,而这决定了所有的国家能不能自主处理问题。

仅有的两个濒临太平洋的海军强国——日本和美国,也体现出了均势的局面。这样一来,国际和平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为这个局面显示的不是迷雾,而是现实。美国和日本的海军比东方的任何国家都便于在太平洋地区集结,我们可以这样提问:高明的军事政策能不能让美国的战舰集结在大西洋而不是太平洋?当前欧洲的局势使得英国和德国的海军被死死束缚在那里,美国的大西洋沿岸也受到门罗主义的保护,那边的情形比太平洋这边还要有利,所以根本没必要在大西洋海岸集结舰队。迫于当前形势的压力,德国和英国都不敢也不会破坏美国的门罗主义政策。

而处在太平洋地区的日本对门户开放政策的态度颇有不同。它在地域上邻近中国和朝鲜,交通的便捷使它拥有了某些天然的商业优势,日本还有一个竞争优势是它廉价的劳动力。近在眼前的商品市场会让日本产生这些都为自己所有的错觉,在跟一个组织能力不强的国家交往时,这种心理就会慢慢变为一种企图谋求它的政治领导力的冲动,而这种冲动产生的根源是国家的军事实力。于是,好多报道都说,日本依靠军事实力取得的商业优势又有一些进展。不管这些报道是不是真实的,这些都说明当时机允许时,一个国家不断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这和保护主义在原则上是相同的,只是保护主义必须在国际或者国家政策认定的合理范围内实施。中国领导者的腐败和软弱导致许多国外政治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这样一来就会危及门户开放,并引起这样的担忧,就是以军事为后盾的不正当竞争正在慢慢改变各国的在华利益,即使这种状况现在没有发生,也会在不久后的将来发生。而俄国和日本就有这方面的强烈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