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1934年10月7日 中央苏区瑞金(第4/4页)

李德的这些观点,无疑是带有强烈的好恶、恩怨、得失的个人色彩,是不足为据的,不可能公允,但也不失为一种看法。因为他自己觉得别人对他的评价也不公正。这种以不公对不公的互相攻讦的情绪,是生活中常见的,后人自会比较和辨别,总比只听一个声音好。

生活中,人事关系大概是最复杂的,智莫难于知人。博古、李德、项英,在人事安排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避亲。”话是好话,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反其意而用之。

人们常常叹息:人心不古,今不如昔。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后人把前人纯洁化了,“匪今斯今,振古如兹”,只要看看红四军的古田会议决议和整党整风记录,就知道人的真实精神状态了。自古皆然!历史的逻辑往往是这样的:如果这个人最终是站住的,他就绝不会有缺点;如果这个人后来是倒下的,他浑身上下也就没有一个好细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