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蟒蛇”与“红翼”(第8/13页)

这就是美军的阿富汗战争,与战果辉煌的城市攻坚战大相径庭。塔利班已经化整为零,基地组织也不再正面交战,拉登和奥马尔都失去了踪影。美军失去了一眼可见的敌人,但情报能力又不足以找到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准确踪迹。阿富汗东部的地形极度复杂,像托拉博拉和阿马山区这样的地方在阿富汗还有无数。地形如此,民情更是复杂。这里是普什图人的兴起之地,普什图人有约90个部族,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一直保留着传统的观念,比如荣誉和复仇,又比如绝对服从族长。在这种地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隐藏和游击如鱼得水,美军原有的军事优势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04年,美军一度希望借助在伊拉克抓获萨达姆的经验,再度使用特种作战力量,出动多国部队1.35万人,使用所有空地军事技术能力,卷起一阵“山地风暴”,力图要在阿富汗南部和东部边境地区抓获拉登。不过在漫长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线上,这些力量太过单薄,大范围搜索甚至没有可能。2004年3月16日,美军协同巴基斯坦军队7000多人,圈定一个情报显示有“重要敌踪”的50平方公里边境地区,同400多名基地组织武装和当地部落武装发生激烈交火。这里简直是一个国中国,战斗持续到3月22日,美军与巴基斯坦军队合计伤亡100人,取得“歼敌过己”的战果,但又一次计划落空了。

2005年6月底,美军动用“海豹”突击队,在阿富汗库纳尔省山区展开了著名的“红翼”行动(Operation Red Wings)。这场行动的真实细节是任何一部好莱坞电影都无法比拟的,其惨烈令人动容。在2011年之前,“红翼”堪称是“海豹”突击队40年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执行任务的4名队员中有3名阵亡,前去救援的美军士兵中亦有16人牺牲,其中的谜团至今仍有许多没有解开。

“红翼”行动是一次4人先期侦察和监视任务,时间是2005年6月底,由“海豹”突击队上尉迈克·墨菲现场指挥。根据事先预定的行动计划,“海豹”4人小队的任务是潜伏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库纳尔省阿萨达巴德村西侧外围的山区,搜索塔利班武装一名高级指挥官的行踪。这名塔利班高级指挥官叫沙马克,多次策划针对驻阿富汗美军的恐怖袭击行动,位列美军的“高价值目标”。同时,“海豹”小队还要搜寻当地一支200人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行踪。在确认发现目标动向后,“海豹”小队要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提供坐标,由驻扎在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美军主力部队进行攻击。

“海豹”4人小队除了指挥官迈克·墨菲上尉外,还有马修·阿克塞尔森、马库斯·鲁特埃勒和丹尼·戴兹3名中士。鲁特埃勒是小队的医护兵,还为阿克塞尔森担任狙击观察手。阿克塞尔森是“海豹”小队的狙击手,丹尼·戴兹则负责无线电通信,小队由迈克·墨菲上尉统筹指挥。当行动需要时,将视当时的具体情况由马库斯·鲁特埃勒和马修·阿克塞尔森中的一人完成狙杀目标的任务。

由于情报显示降落区域的植被不少,“海豹”队员们可能会降落到一片树林里,他们都穿上了沙漠作战长裤和丛林作战夹克,马库斯还戴了一顶狙击手风帽。墨菲上尉和丹尼带上了加挂枪榴弹发射器的M4自动步枪,狙击手和狙击观察手则拿了MK12狙击步枪。他们四人都带了“赛格-索尔”9毫米手枪,不过决定不带M60机枪这样的重武器。因为装备已经十分沉重,如果再背上机枪,“海豹”队员们就无法攀登悬崖绝壁。任务只是先期侦察和监视,并非直接进攻,所以4名“海豹”队员选择头戴轻便的塑料伞盔,而非防弹MICH头盔。

“海豹”小队还携带了爆破索,准备到时炸掉一片树林供直升机降落,这样才能保证任务完成后顺利撤退,以及执行打击和抓捕行动的美军主力部队顺利到达。8个弹夹是标准的弹药携行量,但每名“海豹”队员都多带了3个弹夹;引导直升机降落的发光装置、望远镜、备用电池、电台、照相机和电脑同样必不可少;再加上单兵口粮,每名“海豹”队员大约负重45磅,这对“海豹”来说算是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