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基础与原理(三)(第2/10页)

圣地亚哥、西恩富戈斯、哈瓦那,说明一条拥有多个优良港口的海岸线其实就是一处相互衔接的漫长基地。利用鱼雷艇和巡洋舰,就可防护其附近海岸免受敌人侵扰。这样的海岸线可以看作是一条拥有数个战略据点的战略线。出于战略考虑,一国必须占领紧靠海上边境的数个战略据点。一旦大规模战争爆发,就可在多个战略据点上准备作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法国在地中海沿岸只有土伦一个战略据点,但其分遣舰队却是在法国所控制的数处其他港口之中做好准备才参加主力舰队出航。其原因可能是,海军的补给和休整都依靠一个港口实在太过危险,敌人的封锁和攻击一旦奏效,这个港口的一切作战活动都会陷入停顿,而舰队再撤回这里更会遭到毁灭。从这里可以引出一条原理,即每条海上边境至少应该有两个充分设防的安全港口可承担任何修理工作,如果只有一个港口,敌人就会掌握你后撤的目的地。就像东乡平八郎无法确知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究竟是取道朝鲜海峡还是津轻海峡,但他知道罗日杰斯特文斯的目的地是海参崴。

切萨皮克湾和纽约是美国大西洋海岸的两个主要天然补给基地,也是美国主要兵工厂的所在地,它们是战斗失利可以撤退的港口,所以应该在此囤积各种物资。因为它们既可战又可守,因此必须对其重点设防,而在大西洋海岸线上的其他港口,如波士顿、费城、查尔斯顿等地,可以充当临时进行补给和准备的港口,对它们的防卫参照商港防卫的标准即可。为了节省物资和经费,除必须外,已无须再增加要塞了。这点和查理大公不谋而合,他认为对于陆地边境,只要有一个一级要塞和一个二级要塞就可以了,这也适用于海上要塞的设置。可以看出,纽约的优势较诺福克更为突出,又可将纳拉甘西特湾纳入其防御计划内,它实际上拥有三个入口。

海参崴和旅顺口以及横亘之间的朝鲜半岛,就其位置,恰如美国大西洋同墨西哥湾之间的佛罗里达半岛一样,或者是旧金山与诺福克,以及俄国波罗的海同远东诸港。这些港口之间交通因为有陆地突出于其间而变得更加困难。这块陆地不仅增大两地的距离,还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战略位置,这些战略位置即朝鲜半岛尖端、佛罗里达半岛尖端。当确定逃敌必定经过此处时,就可集中兵力在此待机。这些海角正如突出部一样危险。有个特例是长岛,纽约港的凹入部分恰恰可由长岛隐蔽。这样便于防御舰队在出航前集中并迷惑敌人,使其无法确定该堵截哪一个出口。

一条海岸边境上的设防港口,都是作战基地的组成部分,作战基地本身就可以被称为战略线。必须在这些港口之间采取措施,确保此处交通安全而迅速,分散是为了迅速准备,而集中则是为了实施作战。

海上战略线的港口之间需要有安全而迅速的交通,以便在关键时刻集中兵力。这是完全符合我之前所提到的陆上作战基地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以保证部队和补给能自由调动和运输。莱茵河就是一个例证,历史上法国一旦入侵德国,就总是在莱茵河西侧集结,法国部队总能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在莱茵河后调动分散的部队前往预定的位置集中。莱茵河就像遮住德国人眼睛的帷幕。若在长岛东端设防,它也能为舰队提供类似的掩护。若纽约港的设防计划将纳拉甘西特湾纳入其中,则长岛更是应该居于中央。

然而,这个条件对于舰队并不怎么实用。舰队从一个港口驶往另一个港口,通常是从基地的正面通过,或者直接循岸行进。沿内线航行,确实是一个诱人的设想,舰船可以从基地后边从一个港口航抵另一个港口,如同在一个受掩蔽港口的两个入口之间航行,而不用担心受到攻击。这只是理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