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基础与原理(三)(第3/10页)

这种内线航行其实便于轻型舰船发挥功效,以鱼雷艇和潜艇最为合适,它们可以迫使敌人不敢贸然集中和出击,从而在外海开辟一道安全、畅通的水道。在旅顺口,日本人吸取教训,小心翼翼地把战列舰停在远处防止水下攻击,就是担心俄国人使用鱼雷舰和小分队开辟水道。

沿岸的浅水区可以为鱼雷艇的活动提供方便。尚德卢尔群岛和一些浅水区连贯形成的岛链,为小型潜水艇建立起了从渡口到莫比尔的连贯航道。古巴的部分海岸也具备类似的特点。如果密西西比和莫比尔是美国在墨西哥湾的两个战略据点,那么当海域被敌人控制无法沿直线航行的情况下,连接这两处据点的海岸线在鱼雷艇的保护下,便会成为一条相当安全的战略交通线。因为莫比尔靠近彭萨科拉,这条线可能延伸到彭萨科拉。

日俄战争中的一些情况尤其发人深省。俄国舰队分别位于旅顺口和海参崴,可能是因为俄国人对形势的错误估计所致。但8月10日交战后,俄国舰队依然如此部署,大部分舰船返回旅顺口,一艘战列舰驶往胶州湾。日本海海战后,俄国舰船四处溃散。这种溃散,是日本获得胜利的象征,正如在陆上一样,溃逃后边总是跟着胜利,胜利者乘胜追击,散乱的敌人土崩瓦解。

如何将一直分散的舰队重新集结,或是使一艘失散的舰船安全归队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挖掘的问题。即使条件艰难,也不能认为这无法达到而放弃努力。只要努力排除那些导致无法成功的因素,就往往能获得成功。当一艘舰艇或者一支小分队驶往另一个港口和主力舰队会合时,可在夜间集结一些鱼雷艇行进,因为夜色可以提供掩护。这种航行,如果能熟悉当地实际条件,再加上时机选择恰当,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他们还是要冒风险的,没有冒险就不是战争了。就我所掌握的实例,已经证实像鱼雷艇这类的小艇大多数时候能比较容易地沿着受海外敌人兵力威胁的本国海岸前进。

海岸附近妨碍航行的障碍物,可以看成战略上的外围工事,它们可以阻拦敌人,也便于实施攻击。荷兰海岸附近的障碍物,在以往历次与英国的战争中发挥作用,但随着舰船的增大,这些作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荷兰的战舰必须在海岸线的浅水区活动,因为它不大,抗风浪能力也较弱,这样浅水区的战略价值反而成为它的战术弱点。

我已经谈论了具体战争中的战略据点的重要性,以及它与海战战场和舰队之间的关系。但我还想谈谈,宗主国与其殖民地或海外权益的距离,以及距离对其殖民地或海外权益的影响。我以陆战来做参照。曾经世界上的军事强国几乎都位于欧洲大陆,它们设立了牢固的边界,在陆战中,它们防守和攻击的任何一点的距离,都不是很远。[1]当海洋成为边界的一部分时,它就成了所有国家的公共场所,大陆上没有这样的地方。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一旦越过陆上边境,要么进入中立国家,要么进入敌对国家。如果是中立国家,未经允许不能进入;如果是敌对国家,就需要军事力量的优势,否则必须谨慎从事。如果目标很远,那么中间就必然有一个或是多个目标需要抢占并固守,使其成为迈向最终目标的步骤,可能会在这些中间目标遭到奋力反击。

不顾及这些阻碍[2]而长驱直入,就必须掌握敌情,正确判断部队向最终目标进攻的能力,并且能在敌人动用其资源前打消其抵抗。也就是说,你必须趁敌人还处于暂时的劣势时一击即中。攻击一国的力量中心,必须先斩断其军事组织的力量来源,攻占它的交通枢纽,阻止其国民协同行动。这种大胆的运动可能制服敌人。这就是现代战争的目的,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迅速动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