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索姆河战役(第6/8页)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索姆河战役实际上已经陷入僵局。此时,凡尔登也处于僵局之中。同样,意大利是僵局,东线也是僵局。

背景:辞旧迎新

奥匈帝国的皇帝患了感冒,体温忽高忽低。1916年11月,弗朗茨·约瑟夫已经86岁了,离他69年加冕礼只剩下几周时间。在欧洲的君主中,只有路易十四的在位期比他的长。

他是个思维狭隘的人,喜欢回忆往昔,有些呆板(他拒绝用电话和汽车),但他在许多方面都算得上是个简朴善良的人。他一生所做的,就是坚守他那位意志坚强的母亲给他定下的规矩。睡前,他要跪下祈祷。早晨一起床,他再次跪下。他盲目地供奉着那些他视为自己义务的东西,从来不考虑他如此的真诚供奉到底能有多少好处。即使年老、咳嗽、高烧折磨着他,他还是在凌晨3点30分醒来,在太阳升起前坐在自己书桌前。除了几次短暂的中断外,他会一直工作到晚上,挣扎着管理自己的帝国,这个由他的祖先开创的帝国已经有1000年的历史,此时正在逐渐坍塌。

厄运的阴云笼罩着曾经快乐得有些放荡的维也纳。弗朗茨·约瑟夫宏伟的美泉宫(Schonbrunn),连同哈布斯堡王朝的光彩,渐渐地变得阴暗、忧郁。帝国的首相最近被一名社会主义分子刺杀。

病情越来越重,但老人家仍然拒绝休息。累了,他把头贴在桌面上,钢笔落到地板上。过了一会儿,他恢复精神,再次开始处理文书,或者接受下一个官方访客。最后,人们不得不违背他的意愿,把他送到床上去休息。“我仍然有工作要做,”他抱怨道,“明早3点30分叫醒我。”那天晚上,他做了最后的礼拜式。他失去了知觉,安静地死了。

他的死应该算是1916年死去的人中最从容的一个;他不必再看到大战给世界带来的悲惨,他是绝对不会感到愉快的。基钦纳在6月份过世,他的死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他是溺水而死的,他死的时候还担任着英国战争大臣,但是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失败的战争大臣。他异常独裁的工作方式完全不适合做内阁成员,保留他的内阁职位是因为他在公众中有英雄的声望。由于伦敦没有人需要他,所以他才能自由地接受俄国沙皇的邀请去访问俄国。他因乘坐的战舰沉没而淹死,他的死具有勇士之死的味道,他应该比较喜欢这种死法。如果他不死,他的未来肯定会与奥地利皇帝一样充满了失望。

12月29日,有一个奇异的人物死去了。那天晚上,修道士拉斯普廷拜访了俄国亲王费利克斯·尤苏波夫(Felix Yusupov),尤苏波夫是沙皇侄女艾瑞娜的丈夫,他继承的遗产比罗曼诺夫家族的还要丰厚。这位年轻的贵族过着相当堕落的生活,追求各式各样的性满足。早在1915年,他就觉得拉斯普廷正威胁着现行的政治体制,而他的家族是这个政治体制的最大受益者。这个念头缠绕着他,他感到不堪重负。所以,他下决心杀死拉斯普廷。他慢慢地聚集起一个小同谋组织,其中有年轻的大公爵德米特里·罗曼诺夫(Dmitri Romanov),此人是沙皇的表兄。

虽然有许多种说法,但据称吸引拉斯普廷夜晚去王宫的原因是尤苏波夫暗示美丽的艾瑞娜将在王宫侍候他。这个说法能解释为什么那个按世俗标准略显污秽的修道士到达王宫时,身穿着丝绸上衣,靴子打磨得发亮,散发着浓重的香水味。有一种说法是,他到达后,有人给他大量酒喝,他还吃了许多糖果,那酒和那糖果都加入了氰化钾。也有其他说法,负责下毒的人由于太紧张而把烹饪用的粉末当作毒药用了。下毒的说法难以自圆其说:那天晚上,给拉斯普廷吃喝的目的好像只是为了使他处于迷糊状态。拉斯普廷听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音乐,又跳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舞蹈,他不仅没有死的样子,反而建议去彼得堡的妓院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