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圣诞礼物”(第6/13页)

担任正面进攻的第9军在麦克阿瑟的鼓动下,开始大举进军,好像鸭绿江近在眼前。在“总攻”的第二天,担任掩护其右翼侧后任务的南朝鲜军第7师和第8师却进展缓慢,远远地落后于美军,位于大同江两岸的德川和宁远。

美军第2师师长劳伦斯·凯泽发现自己的部队大大超越了应该保障其右翼的部队,大为吃惊。这时,空中侦察报告,敌人正在加宽一条通往德川的道路。

凯泽惊呼:“该死!那是他们要攻击的地方。那里将是主攻方向,就在我们的侧翼,是针对南朝鲜第2军团的。”

3 联合国军大溃退

彭德怀看着第38军的战报,心情特别激动,嘴里喃喃地说:“第38军的确是一支好部队。”

“联合国军”发起攻势后,彭德怀注意到,美军第8集团军和东线第10军之间留下一个数十公里的缺口。西线敌右翼又是刚受到打击的南朝鲜军第2军团。他决定利用这个薄弱点,向德川发动攻击,下一步再向第8集团军的深远后方迂回。

在德川方向撕开战役缺口的是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的第38军和第42军。德川背靠大同江,位于交通枢纽地带,有五条公路在此汇合。东可通宁远、咸兴,是麦克阿瑟东西虎头钳的支撑点。

11月24日深夜,第38军的一支穿插部队,乘着夜暗,翻山越岭,偷涉大江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德川南武陵里,先遣部队抢占有利地形,炸毁了德川通往顺川、平壤的公路大桥。这支部队像一把尖刀,在敌背后插了一刀。

25日晚,战役打响。第38军第113师很快打开缺口,翻越755高地,直插古城江渡口。

755高地十分险峻,两侧悬崖上长满了荆棘,山坡上衍生着灌木、树木,根本没有路。

第113师侦察支队和前卫部队,披荆斩棘,顺崖下滑,有的干脆抱着武器往下滚,指战员们浑身沾满血污。他们马不停蹄,向敌后疾进。

当夜9时,部队迂回到古城渡口。江边防守渡口的南朝鲜军正在烤火,没想到志愿军突然“神兵天降”,还没有醒悟过来就大部分当了俘虏。

大同江横贯德川的西南,江面宽约80米,水深约2米,有一座水下桥,桥上水深1米。隆冬午夜的江水寒冷刺骨,江面上漂着冰块。

师政委于敬山首先脱下棉裤、鞋袜,跳入冰河,走上水下桥,师长江潮也步入江水里。战士们在师领导身先士卒的精神鼓舞下,纷纷跳入江水中,向对岸冲去,很快抢占渡口。

113师过江后,迅速插向德川南面,包围德川守敌。

28日8时,他们进至德川南,占领了济南里、遮日峰、龙洞南山地区,切断了德川、宁远两地之敌的联系和敌军南逃顺川的退路。

与此同时,第38军主力和第42军向德川、宁远的南朝鲜军第7、第8师发起猛烈攻击。敌溃不成军。

第38军和第42军在敌人侧翼打开了一个缺口,沃克于27日急调骑兵第1师一部向新仓里方向,调土耳其旅向德川方向机动,企图封闭缺口。

28日凌晨,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等,庆祝志愿军歼灭南朝鲜军第2军团主力的胜利,并指出:“目前任务是集中我42军、38军、40军、39军歼灭美骑1师、第2师、第25师等三个师的主力。”

彭德怀当即命令第42、第38军进行迂回进攻,以第40、第39、第50、第66军在西线实施正面进攻,围歼清川江北岸之敌。

西线志愿军各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清川江北岸进攻。在大榆洞,彭德怀不断收到各军的战报:

第40军逼近球场。

第39军逼近宁边。

第66军进至古城洞。

第50军逼近定州。

第38军抢占嘎日岭及其以西地区;同时,第113师沿小路直插三所里。

三所里是地处西线美军第8集团军腹地的一个村庄,它北依山峦,南临大同江,距驻守顺川的南朝鲜军第2军、慈山的美军第9军和安州的美军第1军等各军的指挥机关都很靠近。村西有平壤通往价川的一条南北公路。这条公路是敌人北进南逃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也是志愿军截击清川江方向美军主力的一道“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