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全面较量(第8/12页)

4月以后,“联合国军”空军一方面已很难在铁路线上找到志愿军对空作战火力的空白区。另一方面其飞机损失日益严重,因此,继续进行他们所说的“空中封锁铁路计划”已感到力不从心。

这一点,美国空军战史也毫不避讳:“到了4月底,共军几乎在他们全部的铁路沿线配置了高射炮,简直找不到没有高射炮保卫的目标……第5航空队战斗轰炸机的实力在4月份降到了最低点,主要的原因是:在对铁路线实施空中封锁的过程中,第5航空队共损失了战斗轰炸机243架,还有290架其他的战术飞机也受到严重的损伤。然而第5航空队却只领到了131架作为对这些损失的补偿。第49和第136战斗轰炸机联队严重地缺少飞机,他们没有达到上级规定的75架编制飞机,其中第49联队只有41架飞机,第136联队只有39架。”

在这种情况下,到6月,美国远东空军不得不停止了“绞杀战”,并承认“绞杀战”没有达到目标。美国空军战史写道:

事实很明显,对铁路线进行的历时10个月的空中封锁,并没有将共军挫伤到足以迫使其接受联合国军方面的停战条件的地步。

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1952年5月31日在汉城记者招待会上说:“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美国海军战史称:“从朝鲜的整个空中阻击战来看,只有部分是成功的。即海空军的协同破坏活动并没有阻止敌人的供应物资运往前线,或达到‘战场阻击’的目的……在整个阻击战期间,敌人似乎只要愿意,就有充分力量随时发动攻势。”

志愿军经过反“绞杀战”斗争,建成了由防空、抢修、抢运相结合,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相结合,从后方物资基地到第一线各军的前后贯通、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即“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从而解决了运输一直困难这一战略上的重大问题。

4 坑道之战

能不能守的问题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就进地道。”

在志愿军空军、铁道、工程、运输等部队反“绞杀战”的同时,朝中两国军民彻底粉碎了美军进行的细菌战。这时志愿军前线部队在三八线附近与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时期,志愿军士兵群众创造性地构筑了防炮洞(俗称“猫耳洞”),并将相邻的防炮洞挖通发展成马蹄形的小坑道,从而出现了坑道工事的雏形。这种工事的出现,能较好地保存有生力量,有助于保持防御的稳定性。

1951年9月16日,志愿军领导人指示各部队:“以后我重要阵地,必须是隧道式的据点,特别是核心阵地”,工事强度要求能抵御榴弹炮的轰击。在秋季防御作战中,由于战斗频繁,作战部队不可能在全线大规模地构筑坑道工事,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

秋季防御战后,为加强和巩固已占阵地,志愿军和人民军便立即在全线掀起了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土石坚硬。作业工具、器材特别是炸药不足,更缺乏技术指导和作业经验。为克服这些困难,各部队充分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工具不足,自设小铁匠炉,搜集各种废弹,制造工具;炸药不足,专门成立技术小组,拆卸敌投射的未曾爆炸的炸弹、炮弹,从中取出炸药;作业技术缺乏,发动群众及时总结、交流作业经验等,保证了工事构筑的顺利进行。

据后来统计,从志愿军构筑前沿工事起至朝鲜停战为止,志愿军共挖掘大小坑道总长1250公里,挖堑壕和交通壕共长6250公里。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的整个防线上,形成了坚固的“地下长城”。这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伟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