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最后一击(第4/14页)

但是,美方代表断然拒绝了这一方案,坚持战俘应留在朝鲜,反对以亚洲国家作为中立国。

5月7日,中朝方面对6点方案做了修正,主张由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瑞典及印度组成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看管不直接遣返的战俘,并由战俘所属国家向战俘进行4个月的解释,以保证他们的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

世界公正舆论称这一方案为“在实现朝鲜停战方面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的方案”。但美方对这一方案仍然不表示同意,在一些假设的琐碎细节上纠缠不休,并于5月13日提出了将一切不直接遣返的朝鲜籍的战俘“就地释放”的反建议,企图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

美方这一无理主张,遭到了世界公正舆论,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强烈谴责,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对美国也表示不满。

在此期间,美国当局正在酝酿扩大朝鲜战争的计划。5月19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提议:“直接向中国和东北地区采取空军和海军行动,包括使用原子弹武器。”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所有必要的行动,都必须实施得能产生包括最大限度的突然性和最大限度的冲击性。国家安全委员会于第二天批准了这项建议。

正在中东和亚洲之行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通过印度警告中国:如果不能达成停战协议,美国就要轰炸鸭绿江以北的东北地区庇护所。杜勒斯还提醒中国,美国已经成功地试验了核炮弹,在必要的时候,将会在朝鲜使用这种武器。

桧仓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邓华、杨得志、解方、李志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等正在召开作战会议。

“毛泽东主席根据敌我双方情况,为志愿军的行动确定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即‘争取停,准备拖。而军队方面则应做拖的打算,只管打,不管谈,不要松劲,一切按计划进行’。为了紧密配合谈判斗争,我们将计划打一场类似1952年秋季那样的战役性反击作战。”邓华首先发言。

“目前敌军总兵力已达120万人,地面部队有24个师。其中,南朝鲜军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大量增加,已达16个步兵师,正在扩建一个师,连同其海、空军共64万余人,装备、火力已接近美军水平。敌军阵地工事较1952年秋季普遍增加,其基本阵地构筑有坑道或坑道式掩蔽部。我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敌人已经有了丰富的挨打的经验教训。”杨得志话语虽认真,但不乏几分幽默,引起大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敌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我们的仗打得越好,我方在谈判桌上的话就越有力量。”解方深有体会地说。

会议研究制定了战役指导方针和部署。5月11日,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决定,凡对敌连以下目标已完成进攻准备的,即提前开始作战;对其他攻歼目标仍按原计划于5月30日以前完成进攻准备,6月1日开始发起进攻。

根据上述指示,东线第20兵团第67、第60军,于5月13日晚,分别对南朝鲜科湖里(金城东南)南山、直木洞(金城西南)东南棱线、883.7高地(杨口北)西北无名高地等守敌发起攻击。

科湖里南山由南朝鲜军第8师一个连另一个排防守,有坑道4条,长150米,有明暗地堡和火力点,并以交通沟相连接,工事较为坚固。为攻克这一坚固阵地,志愿军第67军第201师攻击部队在战斗前选择了与攻击目标相似的地形,结合作战方案,对接敌运动、战斗队形、攻击爆破、打敌坑道、打敌反扑等各种作战方法,进行了15天的反复演练。

5月13日晚9时30分,志愿军127门火炮同时怒吼起来,成吨的炮弹,呼啸着撕开了黑沉沉的夜幕,疾风暴雨般地倾泻在敌军阵地上,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顷刻间,科湖里南山的敌前沿阵地全部淹没在火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