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梦的材料来源 二 童年经验(第2/3页)

水边的黑色峭壁则是泰伯尔河谷的景观——它在著名的疗养地卡尔斯巴德的附近。卡尔斯巴德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两个典故,它们都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问路隐含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意思;卡尔斯巴德和朱克尔(德文字面意思为糖果)先生,则暗指了糖尿病人想去那里疗养的愿望。总之,这个梦起源于现实中我和一位朋友去布拉格会面的约定。在我们的讨论中,肯定包含了与糖、糖尿病有关的事情。

不久之后我做了第四个梦。我梦见自己站在罗马大街上的一个角落里,周围张贴着很多用德语写成的告示。做梦的前一天,我曾经在给朋友的信里提到,德国人去布拉格旅行可能会感到很不自在。而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掌握一些捷克语。中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坚信:在布拉格用德语交流会比较吃力。这个梦只是把布拉格换成了罗马,表达了我长期坚持的这个信念。因此可以说,这个梦与我的童年经验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实际上,我的最后一次意大利之旅以无限接近罗马而告终——当时,我已经可以望见泰伯河,离罗马只有二十五公里之遥。在第二次计划途经罗马前往那不勒斯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自己可能会像汉尼拔那样,永远无法进入罗马城。如同汉尼拔的迦太基人与罗马人,我们犹太人也一直被基督教徒视为异族。我对汉尼拔的热情,可以一直追溯到我的童年。10岁左右的时候,我曾经从父亲的嘴里得知了他遭受基督教徒欺凌的故事。在我的眼里,汉尼拔是我崇拜的英雄,代表了弱势群体顽强抗争的欲望。因此,去罗马的愿望也已经在我的梦中演化成为某种强烈欲望的象征和伪装。

随着对梦的分析工作的深入,童年经验的作用就会越发明显。它甚至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梦“隐藏的内容”。但这种影响只有通过细致的分析才能得以辨认。当然,这些童年经验由于已经年岁久远而无从验证,只有采用精神分析提供的大量素材相互印证,进而推论出这些早期经验的存在。为了证明“童年经验影响梦隐藏的内容”的观点,我将报告自己的另外一个梦例。

在一次艰苦的旅行后,我又累又饿地睡着了,并且做了这样一个梦:我走进厨房想要找些布丁吃。三位妇女正站在那里,其中一位是旅店的老板。她手里正在搓着什么东西,仿佛在做汤圆,而且告诉我“你还要再等一会儿”。当然,这句话我听得不是很清楚。我感到不耐烦,于是走开了。我穿上一件大衣,却发现这件衣服有些长。脱下来以后,我惊讶地发现它的上面竟然镶了皮草。我的第二件大衣里子上面绣着带有土耳其风格的图案。这时候,一位陌生人走进来说:“衣服是我的,你不能穿。”我向他展示了里子上的那些图案,但他却说:“土耳其条纹与你有什么关系?”……不久后,我们就和好了。

分析这个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我13岁时草草读过的第一本小说。我依稀记得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发疯了,不断高喊着自己一生至爱的三个女人的名字。其中一个叫贝纳姬。由三位女人,我联想到了神话故事里三位掌握人类命运的女神。梦中那位女老板,很像是那位哺育了人类的女神。在这里,爱情与饥饿最终集中到了女人的乳房上——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曾经有位崇拜女性美的年轻人怀念他的乳母时说:“当时没有利用机会(抚摸她的乳房)很遗憾!”

那位女神(女老板)手里正在搓着什么东西,仿佛在做汤圆,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引发了我关于童年的另外一个回忆。6岁的时候,母亲给我上了人生的第一课。她告诉我,人类都是尘土制成的,最终也要化作尘土。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母亲双手合拢地搓了一阵,然后指着搓下来的皮肤屑对我说:“看,这就是证据。”那是我关于人类命运起源的第一次清楚的认知。而且,小时候的我每次饥肠辘辘地走进厨房,总会听到母亲在灶边的告诫,要我等晚餐好了再吃。所以,当我在梦中饥饿的时候,我也许真的把她们看做了(像母亲那样的)命运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