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监狱与流放(1834—1838) 第十六章(第4/8页)

由于戈利岑大臣的免职,共济会,圣经会,路德派虔信主义教会,都失势了;它们本来炙手可热,在喀山以马格尼茨基12,在彼得堡以鲁尼奇13为代表,已发展到荒谬绝伦的地步,以致野蛮的迫害,疯狂的乱舞,歇斯底里的狂叫,闹得乌烟瘴气,无奇不有。

于是粗暴、野蛮、愚昧无知的东正教乘机抬头,占了上风。它由诺夫哥罗德修士大司祭福季带头传播,这个福季与奥尔洛娃伯爵夫人14有着某种亲密关系——当然不是肉体关系。著名的阿列克谢·格里戈里耶维奇掐死了彼得三世,女儿想为他超度亡灵,把叶卡捷琳娜从修道院没收的无数领地15,大部分赠给了福季和他的修道院,自己也疯疯癫癫,刻苦修行。

但是,不论彼得堡政府怎样更改立国的原则,怎样变换它的教义,有一点是始终不变、贯彻到底的,这就是不公正的压制和迫害。鲁尼奇们和马格尼茨基们的暴虐,现在落到了鲁尼奇们和马格尼茨基们本人身上。昨天圣经会还是道德和宗教的支柱,受到庇护和表彰,今天却关闭了,查封了,地位一落千丈,几乎与假金币差不多;《郇山通报》16昨天还被推荐给父亲们做家庭读物,现在变得比伏尔泰和狄德罗的著作更危险,遭到了查禁,它的发行人拉布津也被流放到了沃洛格达。

亚·尼·戈利岑公爵的倒台连累了维特贝格,他成了众矢之的,委员会把一切责任推给他,总主教埋怨他,总督生他的气。他的答复“狂妄自大”(在他的案件中,狂妄自大是主要罪状之一),他的属员“贪污盗窃”——仿佛在俄国还有不贪污的官员。然而可能维特贝格手下那班人贪赃枉法的事更多:他从来没有管理行政机关和高级窃贼的经验。

亚历山大命令阿拉克切耶夫调查案件。他同情维特贝格,通过自己的一个亲信转告他,他相信维特贝格是正直的。

但是亚历山大死了,阿拉克切耶夫也下台了。维特贝格的案子在尼古拉统治下马上变得对他不利了。它拖了十年,荒谬到令人难以相信。刑事法庭确认的各条罪状,最高法院推翻了。刑事法庭否定的各条,最高法院却看作罪状。国务会议则认为一切罪状均属事实。皇上“享有君主的最高特权,可以赦罪,也可以减刑”,在判决书上作了批示:流放维亚特卡。

就这样,维特贝格“因非法利用亚历山大陛下之信任,使国库蒙受损失”,被撤职流放了。据说,他个人的非法所得多达百万卢布,他的田产被没收了,一切家私都被公开拍卖,有人还散布谣言,说他把大量财产转移到了美国。

我与维特贝格在一幢房子里同住了两年,直到离开维亚特卡,始终与他保持着联系。他不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家庭经常处在饥寒交迫中。

为了说明这案件和俄国的类似情况,我要引用两个细节,它们是我记得特别牢的。

维特贝格为工程需要,向商人洛巴诺夫买了一片树林。开始砍伐前,维特贝格发现了另一片树林,也是洛巴诺夫的,更靠近河道,因此提议把神庙已买下的那片树林换这片树林,商人同意了。树砍下了,木材运走了。后来又需要一片树林,维特贝格把第一片树林重新买下了。这就是所谓一片树林购买两次的著名罪状。可怜的洛巴诺夫因此入狱,死在牢里。

第二件事是我亲眼目睹的。维特贝格为神庙收购领地。他的想法是,地主的农奴随同土地一起买进之后,可为神庙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农民和他们的乡村也因而获得了自由,可笑那些披上了法官衣衫的地主老爷却认为,这是他在推行奴役制度!

顺便说一下,维特贝格想向我父亲买鲁兹县的一块田地,它在莫斯科河边。村里发现了大理石,维特贝格要求让他作一次地质勘察,以便确定它的蕴藏量。我父亲同意后,维特贝格回彼得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