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工业大亨(第7/11页)

矿井都陈旧了,资源枯竭了,再采下去就不值了。眼下正考虑关闭两口井,就在这时杰拉德来了。

他四下里打量着,矿井就躺在脚下,它们老了,报废了,象老狮子一样不中用了。他又扫视了一眼。呸!这些矿井不过是些缺德头脑的笨拙产物罢了。它们躺在那儿,是没有受过良好训练的头脑半途而废的产物。别去想它们了吧,他把它们从头脑中一扫而光,他现在想的是地下的煤,还有多少煤?

还有大量的煤呢,旧的采矿办法是无法挖到的,就这么回事,那就打破旧的方式好了。尽管煤层不厚,但确实有煤。自从有了年月的记载,这煤就一动不动地躺在那儿,成为人类意志的对象。人的意志是决定的因素。人是土地狡猾的主宰,人的头脑服从于人的意志。人的意志是绝对物,唯一的绝对物。

他的意志就是要物质世界为他的目的服务,他的出发点就是要征服,这场斗争就是一切,胜利的果实不过是个结果罢了。他杰拉德接管煤矿并不是为了钱,他压根儿对钱不感兴趣。他既不铺张浪费、奢华讲究,对社会地位也不感兴趣。他需要的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单纯地实现自己的意志。现在,他的意志就是从地下挖出煤来,获利。获得的利益不过是胜利的表现形式,当然胜利自身就包含在所获得的战果中。面对挑战他十分激动。每天他都下井去考察测试,他还请教专家,渐渐地他象一个将军掌握了战争的计划那样对矿区的全部局势胸有成竹了。

然后他要有所突破了。矿区一直按照旧的体制生产,观念太陈旧了。最初的观念是矿主舒舒服服地通过开矿变富,给工人提供足够的工钱和良好的条件,同时增加国家的财富。杰拉德的父亲是第二代矿主,有了足够的家业以后,就只考虑人的问题了。对他来说,煤矿就是为矿上的千百把人生产面包的巨大田野。他和他的同事们活着就是为人们谋福利的。这些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没有几个穷苦人了。人人都富足了,因为煤矿是个好地方,工作也轻生。而那时的矿工们发现自己变得出乎意料得富有,为此深感幸福和自豪。他们认为自己很富有,为自己的家财庆幸,于是又忆起他们的父辈是如何忍饥受苦,从而感到好日子总算来了。他对那些开拓者和新矿主都很感激,是他们打开了矿藏找到了流水般的财源。

可人心是永远满足不了的,矿工们就是这样,原先他们很感恩戴德,现在开始抱怨矿主了。他们感到不那么满足了,他们需要更多的财富。为什么矿主比他们富裕得多?

杰拉德小时候矿上闹过一次危机。因为矿工们拒绝接受减员,工头协会就关闭了矿井。封闭矿井迫使托玛斯。克里奇接受了新的条件。他是工头协会的成员,他被迫同意封闭矿井以保全自己的信誉。他一向以父亲和家长自居,现在他被迫断绝了他的“儿子”们的生活资源。他认为自己太富有,天堂是不会接受他的。现在,他不得不把矛头对准比他更接近基督的穷人,这是些卑贱者,被侮辱的人,可他们是完美的,在劳动中他们是高尚的人,可他必须对他们说:“你们不劳动就不得食。”

这场斗争实在让他感到伤心。他想用爱来办自己的企业,哦,他甚至希望爱成为办煤矿的指导力量。可现在,在爱的外衣下,机器的需求拨出了利剑。

这实在让他伤心透了。他需要一种幻想,可这种幻想破灭了。工人们倒不是与他作对,他们是同工头们作对。这是一场战争,他不由自主地卷了进去,他是站在错误的一方的。成群的矿工们每天都来见他,他们受到了一种新宗教的冲动。他们被一种观念激励着:“世上人人平等,”他们要把这个观念变成物质现实。归根到底,难道这不是基督的教旨吗?如果不行动,光有观念算什么?“所有的人一律在精神上平等,大家都是上帝的儿子。这种地位的不平等何在?”这是在一种宗教信义的推动下得出的结论。对此,托玛斯。克里奇无言以对。他凭着自己的诚实之心承认,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是错误的,可他又不能放弃他的物资——那正是不平等的内容。人们非要为自己的权益斗争不可。世界上仅存的宗教激情的冲动,激励着他们为平等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