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2/6页)

“很分散。”大抵总先由平方根回答,“而且,只有2是偶数。”平方根不知怎么很擅长找出异类数字。

“非常正确。素数中只有2一个偶数。它是素数序号为①的一号打者、第一号击球员,它独自一人站在无穷的素数队伍的最前头,拽着大家伙。”

“它会不会感到寂寞啊?”

“不会不会,这你不需要担心。要是它觉得寂寞了,只要暂时离开素数的世界,走进偶数的世界就行了,那里有它很多的伙伴,没问题的。”

“还有比如17和19,41和43,两组都是相邻的两个奇数,同时又都是素数。”我的努力也不输给平方根。

“嗯,指出得很好。这叫孪生素数。”

平常所用的语言,一旦进入了数学领域,便即刻带上了罗曼蒂克的余音,我心想,这是为什么呢?友好数也好,孪生素数也好,在表述准确的同时,又令人不禁感到像是从一节诗句中偷偷溜出来似的腼腆。脑海中鲜明地涌现出它们的形象,数字们在里面相互拥抱,或是穿着相同的衣服手牵手站着。

“随着数字的逐渐增大,素数的间隔也越拉越大,孪生素数也越来越难找。素数无穷尽,但我们还不知道,孪生素数是否也同样无穷尽。”

博士边说边把孪生素数用圆圈圈起来。在听博士讲课时,还有一点令我感到不可思议,那就是他从不吝惜使用“不知道”这个否定词。不知道不是耻辱,是通向新一条真理的路标。对他而言,告知前人未着手的猜想就存在于此的事实,与传授业已得到证明的定理同等重要。

“因为数字是无穷的,所以应该也能生出无数对双胞胎。”

“不错,平方根的猜想很健全。可是,当数字超过100,越来越大,达到一万、一百万、一千万,我们也会迷失方向进入素数完全不见的沙漠地带。”

“沙漠?”

“是啊。走啊走,就是见不到素数的身影。放眼望去,是一片沙的海洋。太阳火辣辣地照在你身上,喉咙干得冒烟,眼睛花了,视野模糊不清。啊,以为终于看到素数了,跑过去一看,不过是海市蜃楼。伸出手,抓住的除了热风还是热风。但是你不能气馁,要坚持一步一步向前进,一直坚持到看到地平线那边出现一块清水荡漾的、名叫素数的绿洲为止。”

夕阳拉长了我们的影子。平方根拿铅笔沿着圈起孪生素数的圆圈描来描去。从厨房飘来电饭锅的蒸汽。博士像要望尽沙漠似的把目光投向了窗外,但那里有的只是被所有人视而不见、弃之不顾的小小的一方庭院罢了。

相反地,在这世上,博士最厌恶的是杂沓的人群。他不愿外出的原因也就在这里。车站、电车、百货商场、电影院、地下街,只因为到处挤满了人,就成了对他而言无可忍受的地方。各色各样身份庞杂的人们出于完全的偶然聚集到一处,熙熙攘攘、毫无秩序缓缓蠕动的样子,与数学头脑所追求的美,处于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

他总在寻求着宁静,那并不一定是悄无声息的意思。比如,即使平方根在走廊里吧嗒吧嗒地跑动,把收音机开得很响,也不会对他所要保持的宁静有多大的影响。博士所寻求的那份宁静,存在于他的心中,外界的声响到达不了那里。

解答完数学杂志的悬赏问题,在报告纸上誊清、交送邮寄之前,他要再次检查一遍,每当这时候,博士屡屡喃喃感叹:“啊,真安静!”说明他对自己的推导过程很满意。

他在求得正确答案时所感受到的,不是欣喜或者解脱,而是一份宁静。这种状态,是该有的东西均已各归其位,一切不留一丝增删的余地,仿佛从过去到现在丝毫未变,从来如此,而且充满了今后仍将永远照此持续下去的确信。博士酷爱这一份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