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暗线(第7/7页)

包括2003《大鱼》、2018《绿皮书》、2006《通天塔》[1]等等,有太多太多的作品都有类似的思想内核。

女性为什么就一定要怀孕生孩子?为什么一定要以柔为美?老年人就一定德高望重?包括为什么白种人就一定比其他肤色的人更加高贵?

这些其实都是整个社会构建的结果,是社会形成一整套的观念,强加于每一个个体之上。

只不过其他的文艺电影中,这些主题讨论的更加深刻,而且也更加赤果果,往往会以撕开现实的方式,让观众们去直面这些问题。

其实秦砚曾经也拍过类似的电影。但这一次他并没有走老路,并没有选择以用说教的方式去告诉观众们应该怎么认知这个世界,该如何评判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秦砚给这个深邃的主题套上了两层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外衣——武侠与戏剧。

他在《大笑江湖》的世界之中告诉所有人:我们从话本上、从江湖传闻中、从父母长辈教育中,所获知的世界运行规则,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

而这就是秦砚一直埋藏在《大笑江湖》之中的暗线——打破世俗观念。

当初编写完剧本,秦砚把这条暗线告诉谢北杨他们。每个人都在为秦砚的想法而惊叹,没有谁觉得有任何的突兀。

所以当有人把这一切展示在观众面前,观众们才发现:哇,说得这么在理。

当然还有一些媒体和资本并不愿意就此放手,他们继续叫嚣到说:这完全是意外巧合与过分解读。作为秦砚一个二十岁不到的编剧,根本没有想过如此深邃的主题。

这个时候已经不用秦砚出手,自然会有影迷帮他解释。

比如为什么电影开始的第一幕就是说书先生,而且还出现了两次。为什么沈期梦是一个酷爱读通俗的女侠,为什么顾子维反复提到自己师门对于自己却又从未出现。

根据剧本创作的基本理论“契科夫之枪”——故事中提及的每一个元素都应在后文出场,不然就没有必要提及[3]。

秦砚作为一名专业导演,他肯定不会犯下这么愚蠢的错误,那说书先生以及话本的存在就只有一个解释,他们象征着“社会规则”,束缚着着江湖上的每一个人。

当然最主要的证据其实还是秦砚亲出演的彩蛋,也就是那名撰写江湖话本的书生。

作为导演与编剧,《大笑江湖》的创造者,他难道不就是在设定着每一个人人生的上帝?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书生那句“这有何难,他们喜欢什么,缺什么,在故事里给他们就好了”,就完全和社会建构主义契合在一起。

这些细节串联在一起,让秦砚那句不露面的台词有些震耳发溃。

也是这句话让各种对于《大笑江湖》质疑和批判的声音瞬间消失。

同时越来越多被社会所束缚、所定义的普通人,走进了电影院去看《大笑江湖》。

在一边欢笑的同时,又一边反思着自己,是否也同样被世界上的种种规则所束缚。

《大笑江湖》本来都已经开始逐渐走低的票房,再一次反弹。

在第四个周的时候,《大笑江湖》的票房正式突破1亿,甚至第五周依旧取得了2200万的票房!

很多年之后有人回过头来评价秦砚的电影,如此说道:

从《大笑江湖》开始,秦砚导演就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导演的路。

他善于把一些文艺片才表达的深邃主题放入商业片,而且将二者结合得十分融洽。让人们在快乐观影的同时,去反思这个世界。

如果问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秦砚与其他导演不大一样,恐怕大多数影迷都会回答《大笑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