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抄没数亿两黄金回国(第5/5页)

苏州因此已彻底成为具备后世所谓的现代功能的大都市。

即拥有最密集的科技产业与最多的科技人才,而可以虹吸周围乃至全球的资源和人才来这里加工和深造,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排头兵。

当然也跟如今的苏州没再有兵燹之害有关。

历史上,明中后期开始,苏州就渐具有现代化城市功能,周围南浔、朱家角这些市镇的丝织品原料都要运到苏州阊门一带,卖给苏州的商贾,在苏州加工为成品后才能行销全国乃至全世界。

因为当时的苏州拥有全国最多的技术工人。

当然,后面因为满清入主中原而打断了苏州继续蜕变的进程,而后面则因为科技是西方领先,生产技术也是西方领先,所以更便于外贸以及外资办厂的上海便后来居上,从一个小县城变成制造业与金融业都很强,而辐射周边数省之地的大都市。

历史上,苏州能渐具有现代化城市功能,而成为明清时期的技术产业中心,也跟这一时期的内需占主要需求有关。

这一时期,主要还是北方用兵的军费需求以及京师的皇亲贵胄以及官僚们的消费为主。

作为苏杭大运河在江南中心地带的苏州也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湖州的丝,松江的棉,这些来自富庶地带的各类原料都要在这里集中,加工后运去京师,满足达官贵人和军队的需求。

因而,苏州也就因此云集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手工业者。

而这一世的苏州因为没有经历历史上的那次乱世,再加上工业革命又肇始于大明,所以使得本就手工业发达而富有底蕴的苏州继续成为大明的科技和工业中心。

首先是这里的技术工人最先成为大明第一批新型纺织业乃至后面蒸汽机产业的工人。

再加上这里人文荟萃,识字率高,富庶程度高,新式教育也在这里得到迅速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出来。

所以苏州能成功蜕变成现代化的工商业大都市,就连上海如今也依旧只是苏州的辅助。

谁让这一世科技的爆发点主要是在大明内部,且先在苏州通过这里最多最优秀的技术人才得以应用为产业,而渐次推广到全国全世界呢?

而这一世的上海主要功能也只是贸易而已。

制造业中心依旧是在苏州。

当然,苏州只是轻工业制造中心。

因为苏州这里的技术工人从一开始就是从事纺织业的轻工业工人。

以致于朝廷官营产业也只是把轻工业搬到这里,没办法,这里技术熟练的轻工业工人最多,不得不把轻工业产业放在这里。

重工业重心则依旧是在京师。

这是一开始大明的工业发展就不是由民间资产阶级主导发生,而是由大明朝廷用国家权力主导发生的结果。

当时若不是朱由校这个皇帝强行把京师一带的数十万流民编户,培训成为工人,且借机发展军工产业,也没谁愿意以得罪江南士绅为代价,而来管这数十万流民的死活,并把他们培养成为大明的第一批重工业的技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