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第3/5页)

累得他又紧忙打听一次。

他并不知道自己这一打听,就打听到了成婚人选临时更换的“始作俑者”头上,得了恬雅的回复,松了口气的同时想起自己催得那样急,还怪不好意思的,回去叮嘱福晋年下给喀尔喀的礼,四姐那要格外丰厚两分。

十三福晋笑着应是,听闻莫日根人品不错老实敦厚,也为雅南欢喜。

这些天家公主生来富贵已极,也不求额驸有多出息,能为公主增添多少光彩 。

只要为人老实本分,就是一大幸事了。

年前,敏若又收到了来自江南的信件。

斐钰有了身孕——小夫妻都正在盛年身体康健,又两情相悦浓情蜜意,斐钰有喜也是常事。

瑞初的书信来得比法喀他们的快,不过计算从粤地送信到江宁,瑞初再写信送往京中中途耽误的时间,广东的信再过两日应该也要到了。

同时信中还道舅父舅母均安好,敏若心里有了底——这是到底都上船了。

上船了好啊,法喀毕竟做过近十年的九门提督,又掌兵数年——啊,这么一算,简直是历朝历代要篡位政变的皇子们必争之人啊!

敏若感叹了两天,便将此事放到脑后,并不知道瑞初“我的九门提督舅舅”的日子又要到来了。

舒窈十分克制没直接去戳康熙的耐心,甚至对教引嬷嬷的来到都表现得颇为顺从温和,康熙听了两声回禀,知道舒窈出宫的频次并不算高,便放下心。

年底朝廷事务不少,他实在没什么时间关注舒窈。

然后转年春日,他就收到了舒窈给他的大礼。

在戴梓发明的基础上改良过的连发火铳,连发二十八颗枪弹过程中的迟滞被大大缩短,甚至连点燃的时间都被缩短。

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原本连发火铳威力不足的问题,也得到了改进。虽然效果微细,但也不容忽视。

康熙的喜意分明,敏若也不禁有些震惊感慨。

她本人对热武器可谓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这些年外面捣鼓出来的一点成果可以说全靠砸钱,然舒窈可是实打实从前只有纸面上的接触,真正上手不过数月,就能真捣鼓出点成果来,绝对算得上是天赋流了。

不过再想想,若是没有这种天赋,这一局,舒窈又如何能杀出来呢?

比起落寞退场,还是这样春风得意的舒窈更令她心中欢悦。

看着眼角眉梢都带着喜意,神采飞扬地站在那里的舒窈,敏若笑着对康熙道:“舒窈这一份寿礼送得可真是稀奇呢。”

康熙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此刻哪还有什么女子应为女子不应为的讲究?

能做出成果就是硬道理!

从与英吉利发生炮火冲突开始,近年大清海域常有外国“海盗船”试探犯边,他们来一条船,法喀兜一条船,船上的货物配给火器自然都便宜了自家。

发生明火冲突的那部分他都没敢和敏若说,但敏若也隐隐能从别处窥查出一二,并为之心惊。

而康熙这个收到的汇报最全面、最细致的人,了解得自然比敏若更深。

同时,因为外国的火器也在不断精进,他对大清的火器制造就更为上心,甚至远比三藩时上心。

因为打三藩时他至少知道或者能估算出他们的底气是什么、底牌是多少,然而现在面对的却有可能是未知的敌人。

他周全秘密地安排法喀主持刺探情报,一面将国内的火器研发改进抓得更紧。

但有些事情,真不是他使劲就能成的。

这些年戴梓等人倒也有些研究成果,但成果并不喜人——分明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认真办差,但做出来的成果就是比不上早年。

康熙加大招揽人才的力度,但在火器方面研究精神或者有天赋的人才可遇而不可求——总结下来就是:没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