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2/4页)

乡举里选制度当然是有优势的,否则也不会用那么多年。

但要对它挑刺,对于杠精而言,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情。

张婴道:“高见谈不上。只是我有两个困惑。

首先是举荐廉吏能吏,还是那句老话,我们要的是一个能让大秦黔首,也就是白身能参与的公平选拔的制度。

但能在大秦当廉吏能吏,他必然是从吏而师,家中要么有秦吏,要么是贵族,要么走了狗屎运拜了师。

但这是不是和之前说的军功爵举荐制一样,只是选拔的范围从军爵变成了小吏,还是与广大的秦黔首白身没太大的关系。

你或许能说在纸张普及之后,寻常黔首也可以学习律法,也可以去竞选当小吏。

那么第二个困惑又来了,也是我在思考军功爵举荐制时有的念头。

现在的郡守多是世家贵族后裔,他们举荐人来咸阳,我也不说全部,但绝大部分会举荐自己的亲友,或者自己的心腹。

最妙的是,这些人的选拔不需要通过中央,都是他们自治,自己选拔,这是不是会形成一个小朝廷。那些当地人是听朝廷的还是听郡守……”

张婴还没说完。

司马欣忽然噗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声音透着冤枉道:“陛下圣明!臣绝无二心!”

好些与司马欣关系不错的朝臣,或者说赞同郡守举荐制的朝臣们也跟着“哗啦”出场,再三向嬴政阐述自己为何会支持郡守举荐制,就差没“比干挖心”好展示自己一颗红心向着大秦。

张婴:……

他人蚌珠了。

张婴有些手足无措,忽然听见上方的仲父猛一拍桌子。

他连忙偷瞄了一眼嬴政,对方的表情很严肃,张婴心下狂跳,艾玛,该不会是自己杠精了一把,惹得大秦朝堂要震荡了吧!

正当张婴思考如何化解这个麻烦时,嬴政的嗓音低沉的响起。

他道:“都起来!朕之前与阿婴,也与你们承诺过,不论对错,畅所欲言,何故作如此姿态?不信朕?”

众臣纷纷拱手道:“臣不敢。”

“我看你们敢得很。”

嬴政目光锐利地扫过几名朝臣,看得他们的背脊又弯了些,“关于阿婴的这些疑惑,你们都去写折子上,七日内上呈。”

朝臣们悄悄对视一眼,都能从彼此眼里看到一抹无奈。

但他们再次抬起头,是纷纷拱手道:“唯。”

嬴政严肃的表情又温和下来,语气带着点安抚,道:“你们都是与我相伴数载的老臣。

平日里,你们总劝朕一定要保留群臣对策不一,群策群力的议政之风,说它弥足珍贵。

朕可有阻碍过你们发表异议?可有独断专行过?朕是不是都做到了!

眼下,郡县举荐晋升制,此制度乃国家稳定长久之策,牵涉甚广,厉害深远,得群策群议,广纳意见。既如此,阿婴提出异议,你们应该如朕一般,坦然面对,多思办法才是。

怎么轮到你们自己身上时,就不乐意听异议,不乐意对意见进行改变?

怎么?过去议政之风的说法,都是糊弄朕的不成?”

嬴政说完,朝臣们立刻腰几乎弯到地上了,齐声道:“臣不敢,臣对陛下之心日月可鉴,是臣等傲慢了……”

“嗯。有则改过,无则加勉。”

嬴政的声音又放缓了些,他走了下来,一个个将朝臣们扶起来,脸上还带着点亲睐的浅笑,“朕信任你们。”

等这一圈走完,嬴政的目光重新落在张婴身上,似乎给了个调皮的小眼神,他到:“继续下一份奏章吧。”

朝臣们立刻拱手道:“唯。”

张婴:叹为观止。

不愧是登基几十年的陛下啊。

瞧瞧这一番话说的,先抑后扬,胡萝卜加大棒耍得活灵活现,群臣的情绪就好像坐着被仲父推来推去的秋千,起伏完全不受自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