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3/3页)

普通朝廷邸报,如果没有加急,日行百里,从湘南流传到京师,怕是也要个把月。民间流言扩散,绝对比朝廷邸报慢得多,要流传到京城、再被多事的御史言官注意,怕是至少明年春夏之交了!到时候,我们功成名就,不用担心这些!”

然而,顾炎武却不知道沈树人为什么敢这么笃定——就算这事儿能埋藏半年之久,那又如何?无非是一颗引爆延时了的火药桶。

以崇祯的刻薄寡恩多疑,大半年之后就不会追究这事儿了么?只要崇祯活着,将来形势没那么严峻了,他迟早还是会找茬的啊!

但沈树人唯独不和他解释这一点,他也不好死缠着追问。

沈树人总不能和他说“我知道这个多疑刻薄寡恩的皇帝活不久了,明年夏天他就算知道,也没能力处置我了,反而还得稳住我”。

退一万步说,就算死前最后半年多的崇祯,还想在地方上搞事情,沈树人也能趁机逼迫手下的将领们站队——当然,沈树人不会扯旗造反,否则之前的戏就白做了,但是说几句“朝中言官御史都是敲诈勒索的奸佞,蒙蔽圣听”,却是绝对可以的。

以湖广军队这两年多军饷都是他沈抚台靠收厘金发放、偶尔还得沈家自己做生意补贴的现状,沈家军该听谁的,已经是不言自明。就算沈树人到时候说了这话,他也不用北上‘勤王清君侧’,只要‘不接受乱命,地方自保’就够了。

但顾炎武不知道这些,他为了帮助东家考虑,不得不又想办法稍微润色一下:“抚台,此事若是真要施为,学生以为,是否能稍加修饰。

比如,散布出去的流言,别说是张献忠和您勾结,而是真假参半、再给一点别的选择。诸如张献忠就是因为深恨杨阁老,甚至是深恨湖广方抚台。

毕竟眼下方抚台才是正牌湖广巡抚,您只是外来增援的客军。就说方抚台也一贯觉得湘南跋扈藩王太多,不利于他施政施展,他才常驻荆州,重北虚南,坐视这一切……”

沈树人一听,立刻脸色一板:“这种话要慎言!咱使用流言之策,流自己的言也就罢了,要是用别人当挡箭牌,岂不是成了陷害同僚?关键是他们未必像我这般做好了万全的防备,说不定会闹出事来。”

就算沈树人要让杨嗣昌、方孔炤分摊“张献忠乱窜”的舆论压力,这话也不能由他说出口,那样就太不地道了。

顾炎武眼珠子乱转,也不知道沈树人是不好意思,还是真的大义凛然,但他还是领命而去,很快就开始安排挤兑张献忠的流言,多形成几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