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朱元璋:明断自天启?吃瓜吃到自家。(第4/6页)

他有个好朋友叫做元丹丘。元丹丘是他在四川认识的道友,在贵人面前挺有分量。

元丹丘靠着走关系,把他的诗文献给了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却没有看上,而且行踪不定,经常不在长安。

李白苦等数月没有结果,又拜访了很多王公大臣,希望得到推荐,但是信件犹如泥牛入海,没有结果。

李白这个时候家境中落,再加上他花钱大手大脚,不再是从前挥金如土的富二代了,只能回家。

35岁,李白重整旗鼓,再次去闯皇城。

经过社会的毒打,他渐渐摸清楚了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套路。如果时间能重来,他或许就不会教大佬李邕做事,放出那种豪言,仕途也会更加顺利。但这样,或许也就不是李白了。】

【他结识了一些王公贵族,再次把诗文献给了玉真公主。”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把公主夸得跟天上王母娘娘一样。

谁不喜欢听彩虹屁呢?玉真公主一看,哎哟,真不错,小嘴抹了蜜啊。

玉真公主是什么人?她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妹妹。而且唐玄宗晚年迷信道教,玉真公主相当于这方面的负责人,在唐玄宗那里非常有话语权。

玉真公主于是把他推荐给了唐玄宗。

唐玄宗让李白当翰林待诏,一个六品官职。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皇上想玩的时候,就陪他玩乐。】

天幕中出现新画面,监唐气象被展示得淋漓尽致。无数人眼前一亮。

正如王维诗中写: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白天,九重的皇宫打开宫门,整个大唐都透着华贵奢靡的气息。

唐玄宗处理完政务,来到后宫,找到杨贵妃,吃着名贵的新鲜荔枝,听着《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看着贵妃的花容月貌,兴之所至,说道:“爱妃如此之美,如果没有诗文记下来,那就可惜了。高力士,最近新来了一个翰林待诏,叫他来为贵妃写首诗吧。”

高力士将李白请了过来:"李大人,陛下要你作首诗。"

李白坐在席间,不卑不亢地说:"写什么?"

高力士:“当然是美人。”

“这世间哪有美人?”

高力士看了一眼主座上的杨贵妃,汗涔涔地说:“贵妃娘娘美若天仙,怎么不算美人?李大人写还是不写?”

李白看了一眼杨贵妃,情绪复杂。他并不喜欢杨贵妃一家子。外戚干政,令人触目惊心。

可形势比人强,他也不得不写:"也能写,但是我要贵妃磨墨,还要你给我脱靴子。"

话音落下,杨贵妃和高力士的脸都绿了,他们两个是天子最宠爱的人,贵不可言,李白怎么敢命令他们做事?

唐玄宗却觉得挺有意思:"行,就这么办,爱妃你去给他磨墨吧。"

于是贵妃磨墨,力士脱靴。

李白终于满意了:“且等我满饮此杯。”

他畅快淋漓地喝酒,随后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天幕放出这段画面,无数少男少女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脸颊红红。

李白怎么敢让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啊?他这般胆大,莫不真的是太白金星转世?

可以说,李白活成了他们梦想的样子。羡

慕他的人太多了,实在太多了。

上官婉儿扭过头去,便看见宫女们脸上满是红晕。

她们望着这首诗,脸上浮现红霞,越品读眼神越迷离。

这首诗仿佛信手拈来,没有任何雕琢的意思,但是里面的每一个字都那么贴切。

花香扑鼻,春风满面,活脱脱一副倾国倾城的美人像。

不得不说,她们真的很想体会玉真公主和杨玉环的快乐。

上官婉儿还看到有宫女拿出上好的信纸,记录这篇诗词,那模样简直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