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朱元璋:明断自天启?吃瓜吃到自家。(第5/6页)

上官婉儿闭上眼睛,说道:“见到白云就想到美人华丽的衣服,见到花就想到美丽的容颜……这李太白真是油嘴滑舌,想必那贵妃要高兴坏了。”

杨贵妃现在一点也不高兴。

天幕播放《长恨歌》之后,她暂避风头,如今待在道观里,青灯古佛,生活寂寞。

婢女望着这首诗,有感而发,说道: "娘娘,陛下说等事情忙完了就来接你,怎么还不来?"

杨贵妃:“慎言,陛下的想法,哪里是你我能揣摩的?”

婢女悻悻闭嘴,她不想在这个道观里荒废余生,想回华丽的皇宫。

杨贵妃懒得去看身边的婢女,望着天幕,轻声叹息。容色会衰老,宠爱会流失,长安的繁华终究离自己远去了。

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通过李白的诗文而永恒,或许,这也是一种幸运。

唐玄宗等人都对这段往事表示不满,可唐太宗李世民很高兴。

这算是他近些天看到的最有趣的东西了。

“李太白做得好啊,就应该让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狠狠丢李隆基的脸!”

只要谁让李隆基不爽,谁就能得到李世民的夸赞。

李世民感觉心气稍稍顺了些,终于开始看诗文了,拊掌长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美,真美,仿佛暗香扑鼻,留香隽永。"

这首诗一出,仿佛所有的美人都有了画面。

他拉着长孙皇后的手,含情脉脉地说土味情话:“这些天朕被那小子气得不行,昏过去了两次。宫里的事都辛苦你了。这首诗送杨贵妃合适,送你也颇为合适啊。”

孙皇后见他心情好转,提着的心松了下来,嗔怪地说:"都成如雷这么多年了,还说这些乱七八糟的。形容那些年轻姑娘合适得很,形容我却不行了。"

李世民却说:“在朕眼里你一直是初见的模样。等到我们白头也不会改变。”

长孙皇后轻咳两声,近些年,她感觉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谁知道能不能白头呢?

她到底还是没有说出来,让他担心:"油嘴滑舌!"

【翰林待诏是"天下以艺能技术见召者之所处也"。

这里有搞修仙的,搞绘画的,搞舞蹈的,搞迷信的,乱七八糟的。虽然唐玄宗有所改革,招来了一批讨论时事的文人,但那里依旧非常混乱。

和平康坊差不多。

李白当的翰林待诏虽然是个六品官,但是论起权利来,还不如白居易和杜甫当过的八品左拾遗呢,起码这个是正经的谏官。

他想给皇上提正儿八经的建议。

结果皇上表示:"你就给贵妃写点诗就行了。"

李白很不高兴,他想当宰相,可不想当梨园子弟一样的弄臣!

而且,李白行事狂傲不羁,为人所不容。很多人经常打李白的小报告。

久而久之,玄宗对李白很不满,于是给了李白一笔遣散费,把他打发了。】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

李白的仕途断送了,更重要的是,理想破灭了。这大唐终归不是他想象的大唐,这唐玄宗也不是燕昭王。他的一腔报国之志全都付诸东流。

前途变得无比灰暗。

他的好友拉他喝酒,带他放松。

美酒昂贵,菜肴精美。他却心中郁闷,不想下快,心中无比茫然。

那皇宫中的经历,仿佛一场春秋大梦。他到底该何去何从?

不过他相信,他还有机会。总有一天,他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辅佐君王治理整个天下,然后功成身退。

他喝酒如喝水,醉醺醺地说:“拿笔来!”

有人送来了纸笔,李白挥墨写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

天幕中,李白技惊四座,朋友无不惊叹,拿着墨宝爱不释手。周围的客人也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