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屋漏连夜雨(第2/5页)

庙堂最高处的秦王和丞相却明白,如果今年歉收,最难的是明年。

各地粮仓和春耕的情况堆在秦王子楚桌案上,连平时只管教育和礼制的荀子都坐在了秦王子楚下手处,不断翻阅各地关于灾情的上报。

虽然秦国应对很及时,但天灾造成的危害只能减轻,不能完全消除。

韩国和赵国两面作战,消耗了秦国大量粮食储备。

现在军队虽然已经就地屯田,但因为春旱,屯田的效果并不好,秦国还需要继续给军队提供粮食。

再者赵国郡都处于较为干旱的地带。

雁门郡经由李牧和信陵君的直接管理,农田水利措施勉强能应付春旱。云中郡和九原郡不仅只是李牧和信陵君间接管理,农田水利情况不乐观,而且降水更少,一直都需要赵国腹地粮食支援。

秦国现在拿下了这两个郡,就得代替赵国给这两个郡供粮。

否则两郡发生饥荒,就算有因司马尚将军的死让两郡对赵王心寒,他们也会复叛。

比起赵国郡的粮食缺口,韩国那巴掌大的地盘都不算什么了。

“没想到打下的地居然会成为巨大的负担。”秦王子楚按着额角道,“蜀郡的情况还没有上报吗?”

秦王子楚正问着,就有人拿着新的文书来。

蜀郡与咸阳被重峦叠嶂相隔,李冰的文书比其他郡守的文书晚了一个多月,终于到了。

秦王子楚立刻打开李冰的文书,猛地松了一口气:“成都平原没有春旱,粮食充足,今年会多运成粮食来。”

蔡泽、荀子和蔺贽也松了一口气。

巴郡多山地,靠山吃饭,不指望他们能提供粮食,但他们人少,基本也是能自给自足的。

蜀郡不仅没有受灾,还能咬牙多上供成粮食,能缓解燃眉之急。

蔡泽道:“南秦郡也没有问题,朱襄说南秦郡若不发生洪灾,能多运五成粮食……”

蔡泽话还未说完,秦王子楚惊讶地打断道:“他哪来的五成粮食?!他不是说李牧随时都在要粮,武安君攻打南楚国也耗费了许多粮食,已经没粮了吗?”

蔡泽道:“他是这么说的。既然他说有,那就能有。”

蔺贽苦笑:“他那里不也春旱吗?怎么还能多五成?这五成哪来的?”

荀子想了想,道:“或许就算受灾,太子和朱襄治理下的江淮平原,也能产出比南楚国治理下的江淮平原多几倍的粮食。”

秦王子楚顺着荀子的话思考了一会儿,道:“大概是因为南楚国那些封君吃的少了,粮食就多了。”

江淮平原早就已经被开发得很完善,产出的粮食比传统中原地带还要多一些。虽然水利基本荒废,但底子在哪里,没有战乱和过重的徭役,还有人指导耕种,只要不绝收,产出的粮食应该不少。

南楚国封君们也屯了许多粮食,现在南楚国的封君没了,嬴小政就“吃饱”了。

蔡泽道:“能凭空多出五成粮食,看来太子对南楚国的贵族下手很狠。”

秦王子楚无所谓道:“只是不能让他们把粮食堆到发霉而已,他们每日肯定还是能吃饱。”

荀子、蔡泽、蔺贽人都点头赞同。

“还要有太子和朱襄,南边的地也不需要操心了。”秦王子楚彻底松了一口气,“把今年熬过去,明年就好了。”

人也希望如此。

今年应该不至于饥荒。只要明年风调雨顺,秦国就能立刻恢复。

……

转眼到了夏季,各地降雨终于增多了。

农人松了一口气。

有这几场雨,南秦郡和江淮平原不至于颗粒无收。

朱襄清点了一下南秦地的收成。谷物只少了两成,再加上救荒作物,实际粮食收获可能比往年还多些。

救荒作物都不耐储存,只能用作农人口粮。朱襄征收的谷物和往年一样,让农人前几个月吃救荒作物,把谷物省下来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