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严酷的筛选(第6/10页)

毛泽东后来对斯诺回忆说:“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都不把我当人看待。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张国焘也是无时间与这个图书管理员交谈的人之一。他对毛泽东的最早记忆不是来自北大图书馆,而是来自毛泽东从北大返回长沙后创办的《湘江评论》,当时这份刊物在南方影响很大。政治上极其敏锐的张国焘虽然感觉到了几千里之外一个叫毛泽东的人所显示的思想能量,却错过了在安静的北大图书馆与毛泽东会面与交谈。

毛泽东与张国焘的第二次相遇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上。

这一次张国焘同样优势很大。“南陈北李”都没有来,张国焘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实际主持人——大会执行主席。毛泽东在中共“一大”上担任会议记录。他原来就在北大图书馆一个一个记下读者姓名,现在又一个一个记下每个人的发言。

“一大”当时选举出来三个核心人物:陈独秀、张国焘、李达。陈独秀是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后来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张国焘,毛泽东在湖南分部当主任。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张国焘长期居于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在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等会议上,他一直是中央的核心层,一直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是一个在中共党内资格极老的人物。项英因斯大林赠送一支小手枪而自豪不已,把手枪别在腰上随身不离;张国焘则面对面与列宁谈过话,当面聆听过列宁教诲,其资格1927年以前只有陈独秀能与之相比,1927年以后则只有周恩来能与之相比。

毛泽东虽然也是“一大”代表,但是在早期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中,毛泽东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物,他长期没有进入中央的核心层。而张国焘资格如此之老,却又比毛泽东年轻4岁,内心的优越感即使不说出来,也是巨大的。

40.中共缔造者与叛变者张国焘的人生丑剧

前面我们讲到张国焘早期在党内的任职以及以往的一些巨大优势,但他到最后为什么会叛党而去呢?

张国焘1979年病死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养老院,他为什么走上这条路?

张国焘作为四方面军的重要领导人,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可以说是张国焘人生的顶峰。

一、四方面军会师发生在1935年6月,当时张国焘是四方面军当之无愧的领导人。后来很多四方面军的老同志回忆这一幕时说,四方面军与一方面军会师,当时一方面军不叫一方面军,叫中央红军。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之前,很多四方面军的同志都对中央红军怀抱神秘的感觉,认为中央红军很神秘、很伟岸、很高大。

但是两军会师后,四方面军很多同志感慨,走过来的是中央红军吗?他们衣衫褴褛,枪支长短不齐。

中央红军长期征战,经过非常艰苦的战斗,和四方面军会合时,中央红军连一门山炮都没有了,最后一门75毫米火炮,在一渡赤水的时候被扔到赤水河里去了。

一渡赤水完成之后,中央红军最重的火力是60炮,就是前膛装炮弹的60炮,后膛炮一门都没有了。整个装备比四方面军相去甚远,人数比四方面军也相去甚远。

6月25日会师大会后,张国焘看似不经意地问周恩来,一方面军有多少人?周恩来坦率地告诉他,遵义会议时有3万多人,现在可能不到了。实际上,当时一方面军只剩下1万多人。周恩来说得很委婉,没有告诉张国焘真实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