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的想法,新的思路(第4/5页)

“这才是开始,当口碑发酵之后,玩家们只会越来越多。而且欧罗巴地区的玩家同样是问题。

这边还需要继续扩容。”周新说。

周新最关注的是《云顶之弈》为NewPay能够增加多少新用户和支付次数。

他对游戏本身获得的成功并没有那么看重。

不过在做《云顶之弈》的过程中,周新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抢先一步把公有云给弄出来。

公有云、英伟达、拳头游戏、半导体产业,这几个完全可以串成一条线。

简单来说互联网公司都需要用到硬件资源,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服务器资源来承载他们的互联网服务,以便于提供给用户调用。

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类似,最早是公司自建机房,从服务器到存储再到网络全部由互联网公司自己承担这些费用。

用户少的时候就用电脑先撑着,用户多了就和风投聊,拉来投资就买服务器建机房。

再到后来就变成了服务器托管的模式,有专门的数据中心来帮忙做这件事,你直接去租服务器就好了,他们还会针对你的需要临时帮忙扩充网络带宽。

互联网的泡沫诞生大量互联网公司的同时,也诞生了大量的服务器运营商,包括Equinix、Rackspace、Verizon、AT&T等,都提供类似的业务。

再后来就是公有云,公有云相当于你要什么云服务就给你什么,以前你只能按照服务器型号购买服务器资源。

比如8核16G的服务器,你只能买这个型号的,哪怕你一开始只需要4核8G就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而有了公有云服务之后,你想要几核就几核,想要多少G就多少G,完全个性化的服务,加上全包的服务,让互联网公司的创业成本大大降低。

全包的服务是指原本你采取服务器托管的方式,服务器运营商只帮你管硬件,系统层面的运维工作还是需要你来做。而到了公有云服务之后,运维工作同样包给公有云厂商了。

你只需要部署服务就可以了。

公有云业务并没有那么高大上,这同样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概念。

在90年代,以前主要提供专用网络的电信公司开始提供虚拟专用网络服务。通过切换他们认为合适的流量以平衡服务器使用,电信公司借此来更有效地使用整体网络带宽。

而云计算扩展了云的边界,以涵盖所有服务器以及网络基础设施。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研发人员们探索了通过分布式为更多用户提供大规模计算能力的方法他们尝试用算法来优化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确定CPU要执行的任务的优先级,并提高最终用户的效率。

云的概念被完整提出是在94年,原本在2002年亚马逊就会推出弹性云计算服务。

这样的云服务可以最小化前期的IT基础设施成本。

相当于你一个人把其他公司的服务器都接管过来,你需要多少服务器就从我这里买多少对应算力、带宽和存储空间的虚拟服务器资源过去。

这需要海量的服务器,也就意味着大量的芯片,芯片就是算力。

把云计算做好,意味着他未来在华国构建的芯片供应链有了买家。

matrix和公有云两条腿走路,足以支撑起华国的芯片发展到7nm。

而和拳头游戏、英伟达同样有很大的关系。

《云顶之弈》火了之后,会有很多公司也想做网络游戏,但是做网络游戏意味着大量的基础设施需求。

和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成本。

但是他们又希望进入网络游戏领域,那怎么办?从周新的公有云这里购买虚拟资源就完事了。

同时他们要走拳头游戏的渠道,通过拳头游戏购买云服务,给予一定的折扣。

有足够多的网络游戏放在周新的公有云上的话,周新可以找英伟达定制专门针对网游优化的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