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6页)

好在有阿姒传话,陈家人虽因不知陈妃有孕而焦灼,但也能稳住阵脚。

.

日复一日,转眼四月将尽。

这日,阿姒收到了晏宁的帖子,邀她一道去城外佛寺祈福。

她猜测又是某人借晏宁之名行事,挑首饰时,指尖悬停在那人亲手雕的白玉簪上,稍许,阿姒拈起那支簪子。

就当是笼络人心,作为他们如今同乘一条船的回应。

但这次出乎意料。上车后,阿姒只见到了笑吟吟的晏宁。她凝眸看向竹帘,帘后亦瞧不出有人的迹象。

晏宁嬉笑道:“长兄不在呢。”

说不清是放松还是失落,阿姒正了正神色:“不在才好。”

马车很快到了摄山。

晏宁先下了车,阿姒刚起身,便听阿宁喜道:“长兄等久啦?”

车外是熟悉清越的嗓音。

“我家阿姒呢?”

阿姒心口猛地一跳。

她摸着自己心口,那一刹的悸动让她顿生警惕——她被晏书珩欲擒故纵地吊了一路,且还在为他的出现欣喜。

阿姒忽然不想让晏书珩看到她簪着他送的簪子,飞速摘下玉簪。

刚将簪子收好,车内大亮。

晏书珩掀起车帘,面容背着光,连笑都显得迷离惑人。

他朝她伸出手:“下来吧。”

阿姒无视他的手,轻巧地跳下马车,头也不回地走在前头。

“你怎来了,煞风景。”

晏书珩什么也未说,款步跟在她身后:“若我说,我来是想带阿姒去见个人,阿姒可还觉得我煞风景?”

阿姒回过身,疑惑地望着他。

心有灵犀般,晏书珩低眸浅笑:“是阿姒所惦记之人。”

.

乘车走了半刻钟,又乘船半刻钟,阿姒在一处依山傍水的村落里见到了阿晟和另一位身形魁梧的汉子。

她稍顿,走向那孩子。

当初她失明,看不到阿晟模样,今日一见,这孩子当有六七岁,眉眼虽仍稚气,也能看出根骨俊秀。

阿晟笑吟吟的:“阿姐!”

阿姒欣慰地笑了:“好孩子。”

她虽未见过太子表兄,但也能从阿晟的眉间寻到熟悉的痕迹。

这熟悉来自姑母和血脉之情。

阿晟随爹爹南下时已近四岁,寻常孩子四岁已开始记事,何况这孩子又早慧。心潮澎湃,阿姒试探着问阿晟:“阿姐乃颍川陈氏女,阿姐的爹爹,是已故的陈少傅。阿晟可还记得?”

小少年神色果真变了。他看着阿姒,欢喜又不敢置信。

阿晟身后的汉子大步上前,拱手道:“原是少傅之女!鄙人赵敞,曾随陈少傅一道护送小主子南下!”

阿姒愕然起身,如同捕捉到了已故的父亲与这尘世相关的一点痕迹,良久,哽声道:“晚辈见过赵将军。”

赵敞眼露不忍:“看你年纪,当是少傅次女阿姒吧。”

不必问,阿姒也知道赵敞能叫出她的小名是因爹爹常把她们姐妹俩挂在嘴边——爹爹是女儿奴,每每和信任之人谈话,都会扯到家中女儿。

喉间酸涩,她缓了好一会,才寻回自己的声音:“正是晚辈。”

阿晟亦记起了:“阿姐原是我父亲的小表妹!那我当表姑母才!”

阿姒再度蹲下身,看着这个过早便知晓人世悲欢的孩童:“好孩子,让你受苦了,是我们来迟了。”

她将情绪咽下,走到晏书珩跟前。

晏书珩眸中万丈温柔。

待阿姒走到跟前,他抬手怜惜地轻触她脸颊:“阿姒。”

阿姒没有避开:“我有些私事,想问问赵将军及阿晟,可以么?”

她难得如此温顺,晏书珩当即会意,她这是想支开他。青年苦笑:“好。有什么话尽可细说,不必顾虑。”

说罢,他带着众护卫退至几丈开外,远远守着阿姒。

阿姒对赵敞行了个晚辈的礼节,开门见山道:“敢问赵将军,我父亲当初遇害时是在何处,是何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