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若无成就,岂不可惜?(第2/5页)

“所谓特别俸禄,关键在特别二字,只有立有特别的功劳才能获得获此殊荣,至于何为特别……比如李阁老、刘阁老,为国尽忠、勤勤恳恳,朕还是太子时,便亲眼看到他们每日伏案,处理政务,所谓案牍劳形啊,几十年如一日,这便可以称为特别。”

李东阳和谢迁都出列,他们身穿大红袍,头发比之前几年要白掉不少,尤其李东阳,眼袋肿而皮肤皱,老年斑是鼻子上一个,脸颊上一个,毕竟六十多了。

伺候他这么一个亦正亦邪、又精明、又独断的皇帝也不容易。

“微臣惭愧。”

“诶。”朱厚照走下台阶去扶了扶这两位老臣。

不管怎么说,他是脸颊白里透红的少年,而人家是辅国几十年的老人。也没当权臣,更不胡乱施政,基本上还是很正派的。

所以朱厚照这一扶,扶得叫一个尊老爱幼。

即便这些都不顾,他毕竟刚刚杀了这么多人,整个人一副刻薄寡恩的模样,而大棒之后给个甜枣这种也是基本功夫了。

“李阁老、谢阁老不必谦虚。朕年幼,治国的重任若没有两位阁老,怕是要出更多的乱子。只不过朕,性子有时倔了些,但那是对事不对人。且朕也知道,内阁是辛苦的。”

皇帝忽然温语,让乾清宫的六部九卿的心里都流过一阵暖流,一段时间以来,皇帝总是面若寒霜,搞的他们也有些害怕。今天终于……有些好听的话出来了。

他们心中都觉得皇帝是个孝顺、爱民的性子,现在看来那样的皇帝还在。

李东阳和谢迁更加觉得受宠若惊。

“陛下言重,所谓辛苦也是为臣之本分。至于特别俸禄……微臣无子无女,所需者一日三餐、四季之服而已。一年下来如何能用得上特别之俸禄?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这些银子赐予无田的百姓才是更好。”

李东阳这样讲,

谢迁也只得跟上。

不过朱厚照不让他们说了,“两位阁老,你们不要推辞。这银子,你们不收,其他人如何敢收?再有,收了朕特别俸禄的人一旦叫朕查出仍然受贿,那要罪加一等,你们要朕使这激将法?”

这话说的,仿佛阁老心虚,不敢接这一招似的。

所以也就没再继续推辞。

不过尽管是阁老,皇帝宣布的特别俸禄等级,也仅是第二等,也就是每年一万两。

这就让六部尚书个个好奇了,

就连李、谢二人都仅是第二等,那么第一等还有人吗?

确实,那三万两的第一等,是朱厚照放在那里给人看的。

就像大明朝的一品官,对于不姓朱的人来说想要当上极为不易。

在朱厚照的心里,这个层次是给那种从龙救驾、开疆拓土之类的立功者留着的。除此之外,他还在等待书院里会不会有人搞出什么科技突破,那样他也可以赏赐。

花一点银子起到示范作用,很赚。

至于平常人做的平常事,一万两就是顶天了。

皇帝是政治手段很成熟的人,不可能平白无故立一个高于内阁的人,所以既然阁老是第二等,剩余的人也无作他想。

接下来顾佐是第二等,因为他掌管少府做了太多的事。

正常起来的话,韩文、闵珪都只是第四等。

随后吏部尚书梁储、兵部尚书王炳、再加工部、礼部两位尚书都没有获得特别俸禄。这是朱厚照琢磨了很久决定的。

首先不能只留哪一个,这是侮辱人,要留就多留些,四人相互‘报团取暖’才易于接受。

因为特别俸禄就是以功劳来论,不在于关于亲疏,想要拿到还是不容易的,这和官位大小没关系,如果当得官大就有特别俸禄,那一开始就有些歪了。

而像杨一清打赢过花马池之战,就可列为第二等,王鏊办好了开海可列为第二等,王守仁福建剿匪有功,列为第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