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读常新的契诃夫(第6/8页)

契诃夫戏剧革新的最重要的标志是《海鸥》(1896)。《海鸥》的成功,第一次把契诃夫与莫斯科剧院的名字联系了起来,第一次把他与俄国戏剧革新运动联系起来。继《海鸥》之后,契诃夫又连续写出了《凡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0)和《樱桃园》(1903)等几部堪称经典的戏剧佳作。从此戏剧家契诃夫的名字蜚声世界文坛。

就内容而言,契诃夫的上述剧本主要写知识分子,写平凡无奇的生活,通过最平常的现象,反映现实的本质。在《没有意思的故事》、《醋栗》、《不安分的女人》等许多中短篇小说里,契诃夫已经描写过世纪末知识分子精神失落的形象。在这些剧本中继续了这个主题。具体地说,写的都是当时俄国知识分子在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的悲剧命运。如特里波列夫和特里果林(《海鸥》)、沃伊尼茨基(《凡尼亚舅舅》)、普洛佐罗娃三姊妹(《三姊妹》)、郎涅夫斯卡雅和加耶夫(《樱桃园》)等,都属于这一类人物形象。

《海鸥》中的青年作家特里波列夫有朝气,有才华;他不满于戏剧界的现状,反对文艺界的保守派,要求革新,创造新型艺术。但是他脱离现实生活,只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思想内容上却悲观、空虚,实际上是用形式主义去反对形式主义。由于方向不对头,他终于在艺术上走进了死胡同。他后来不得不对妮娜承认自己的失败:“你已经找到了你的道路,你知道了向着哪个方向走了;可是我呢,我依然在一些梦幻和形象的混沌世界里挣扎着,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写,为谁写。我没有信心,我不知道我的使命是什么。”妮娜曾与他真心相爱过,但后来看清了他,对他失去了信心而离开了他。特里波列夫遭到了艺术上和爱情上的双重失败,终于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海鸥》里还有一个与特里波列夫不同类型的人物——特里果林。他是一位名作家,艺术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本接一本地出书。然而他却沉溺在庸俗猥琐的小市民生活圈子里,缺乏一个“中心思想”。在作者笔下,他也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正像他自我嘲讽时所说的:“我像一只鸭子被一群猎犬追逐着似的,东撞一头西撞一头地往前跑,可是越跑越觉得落在生活和科学的后边,就像一个乡下人追不上火车似的。”

与《海鸥》写于同一年的《凡尼亚舅舅》同样是一出“生活琐事的悲剧”。主人公沃伊尼茨基(凡尼亚舅舅)是一个忠厚、勤劳的知识分子;他有才干,热爱生活,也有过美好的憧憬,但他胸无大志,没有崇高的生活目标。他经营庄园,辛勤劳动二十多年,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劳动原来是一种无谓的牺牲。契诃夫以饱蘸同情的笔触描写了他的不幸,指出他的才能在旧制度下如何被埋没,他的人性如何被扭曲、被糟蹋了。他的遭遇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就精神实质而言,《三姊妹》的主人公们亦是俄国世纪末的“多余人”。普洛佐罗娃三姊妹奥尔加、玛莎、伊里娜以及她们的哥哥安德烈都是有教养、有知识的人。三姊妹聪明伶俐,热爱生活,有过抱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处处充满无聊、懒散和虚伪,“冷静得和在沙漠里一样”。所以她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却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失望。她们都被“向往美好生活而不得”的苦闷煎熬着。她们最终也成了生活的失败者。她们与凡尼亚舅舅不同的地方只是:后者是一个毫无出路的人,明知自己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却又不得不继续过这样的生活;而普洛佐罗娃三姊妹虽然被逐出了家门,但毕竟还是开始了新的生活,尽管她们自己也不知道,这后来的生活将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