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读常新的契诃夫(第7/8页)

《樱桃园》是契诃夫生前创作的最后一个剧本。在这部剧作中,作者终于把俄国文学中的最后一批“多余人”送入了历史的博物馆。《樱桃园》的主人公们是俄国末代贵族的遗少。郎涅夫斯卡雅和哥哥加耶夫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人单纯、热情,但是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只知道吃喝玩乐,过寄生的生活。这些少爷小姐们坐吃山空,终于把家产花完了,最后把樱桃园也抵押了出去,而且抵押期就要到了。这意味着,他们就要离开这座“亲爱的、甜蜜的、美丽的樱桃园”了。对于郎涅夫斯卡雅和加耶夫来说,“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怅惘之情是可以理解的。作者一方面通过樱桃园的拍卖,显示出贵族地主阶级的没落和人们对旧生活的告别,同时反映了旧的封建制度正为新的资产阶级所取代的新陈代谢的历史规律,但另一方面他又把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描绘成一个既精明能干又凶猛残忍的暴发户。这就表明,作者既没有为贵族阶级的哀亡唱挽歌,也没有把新兴资产阶级视为未来生活的真正主人。这正是作者的英明之处。

樱桃园的毁灭无疑是旧制度崩溃的象征。但作品给读者留下的却不是惋惜、悲怆,而是乐观的人们对灿烂明天的憧憬。它告诉读者,旧制度、旧生活的根基的确已经动摇了,我们应当用自己的双手去建立真正美好的生活。樱桃园本身是美的,就像落日晚霞的美丽那样。但是在这里作者赞颂的不是落日本身,而是晚霞的美。美是应该受到赞赏的,永恒的。美也是要我们去创造的。作者坚信,旧的樱桃园被毁了,解放了的人民将会建造出更多更美丽的樱桃园来。这就是剧本自始至终洋溢着的抒情底蕴。因此《樱桃园》不啻是一出悲剧,也可以说是一出喜剧,或者至少是一出悲喜剧。

小说家契诃夫与戏剧家契诃夫是齐名的,他既是短篇小说大师,也是戏剧艺术大师。就题材、思想、风格各方面而言,两种体裁的作品也极为相近:同样是那些命题,同样是那些人物,同样是那种手法。他的剧本和小说一样,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朴质。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对契诃夫的戏剧作过很中肯的评论:“在这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张牙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人;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生展,却那样抓牢我的魂魄。”

的确,契诃夫的戏剧可以说具有三无的特点:无主题,无主角,无激烈的性格冲突。第一,你很难对每一部契诃夫的剧作说出其明确的主题。《海鸥》的主题是什么?《凡尼亚舅舅》的主题是什么?《三姊妹》和《樱桃园》的主题又是什么?恐怕很难说得具体。如果有的话,也恐怕只能说是下面一个共同的主题:“世纪末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生活”。第二,契诃夫的剧本几乎都是多主角的,或者说是无主角的,因为多主角实际就是无主角。《海鸥》里的主角是谁?《樱桃园》里的主角是谁?《三姊妹》中的主角又是谁?这一无主角的特点在《三姊妹》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大姐、二姐、三姐,哪一个是主角?都不是。剧中的其他人物则更难于充当主角的角色。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他们这些人中确实没有一个是能够主宰生活的人。而且说实在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连作者本人也不清楚。第三,契诃夫的戏剧不能说完全没有戏剧冲突,或者说完全没有性格冲突,完全没有动作,若是完全没有的话,戏也就不成戏了。但他又的确不像自己的前辈如莎士比亚、莫里哀、奥斯特罗夫斯基以及其同时代的易卜生那样,主要靠人物的性格冲突,靠戏剧情节获得戏剧效果。契诃夫的戏剧创作所追求的似乎并不是这种戏剧效果,而是他对生活的内在感受,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写出生活本身的流程,正如作者所言:“在舞台上得让一切事情像生活里那样复杂,同时又那样简单。人们吃饭,仅仅是吃饭,可是在这时候他们的幸福形成了,或者他们的生活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