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林(第4/6页)

不知道别人的感情是怎样的。在她仅有的这段感情里,经常会遭遇这样的苦境。叫它苦境也好,或者某种坏死的东西,毒药,砂纸,灰指甲。说起来都是很小的事情,过去以后也不好意思向谁抱怨。但是在经历的当下,她觉得几乎就要死一遍了。

六点。时间是一秒钟一秒钟这样过去的。

她决定离开。人在最冷的时候,想到的无非是热饭热茶,最好还能泡一个热水澡。她记起去年五一,同样是她来看他,他没有时间陪她。她一个人,在那个暖融融的下午,跑去一所大学附近逛书店。书店很小,做学术起家,后来隔出一半区域卖二手书和画册。她查了地图,都说难找,要从大学边门进去,穿几条巷子。但她一路走一路逛,也没有费什么事,自然而然就站到了书店门前。买了几本书,请营业员盖上书店的图章,在旁边写上日期,觉得很满足。从书店出来,看见附近有很多学生喜欢光顾的馆子,就随便进了一家,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点了饮料和蘑菇培根比萨。没想到的是,这家躲在小巷子里,进门时连名字都没有注意的小西餐店,比萨做得特别好吃。她旁边那桌,几个中学生一人捧一个大杯可乐,插两根吸管,稀里哗啦搅着冰喝,一边嘻嘻哈哈做数学题。让她觉得心终于安静下来。

她打算再去这家。没有你,我一样可以过得很好,她告诉自己。不是那种励志的语气,只是,想找一个不那么困难的方法,让生活继续下去。

她冲进雨里,来不及等信号灯,看左右没人,就举着包跑到高架底下。淡蓝的上衣被淋成深蓝。往来时的反方向打车,车少,下了雨就更少。她一直伸着手,马路空空的也不放下来。忽然想起那个从小就听到的笑话,既然前面也在下雨,你为什么要跑?

这时电话响了。他说完事了,现在就下来。

她不想看他,背对着楼的方向。他斜背着包过来,叫她。饿了吧,他问,听得出声音里有歉意。去哪里吃饭?他很少把主动权交给她。她不说话。先打车吧,他说。

半小时以后,终于打到了车。

这是她第一次在夜晚来到这所大学。七点多钟,天还不算太暗。像所有后来改建的学校一样,校门顶端总是挂着几盏射灯,荧光绿,把学校的名字照得如同鬼片。车在边门停下,他问她去哪里,她简短地说,先去书店,再去吃饭。他没说什么,顺从地跟着她走。

按照记忆,她钻进一条小路,两边都是别人家的窗子。路口的灯光特别亮,一排摊贩,卖玩具,贴膜和 DVD。然后会经过一座花坛,转个弯,从左手边第二条路走。她不记得是不是第二条路,但没关系,只要站到那个位置,回忆就会涌上来,直觉带着她走街串巷。最后她很确定,从这条巷子穿出去,书店就在对面。

快到了,她说。

然而不是。正对着他们的是一家儿童服装店,橱窗里两个穿条纹泳衣的木头小孩,一人戴一顶帽子。她不相信,推门进去,有层层叠叠花边的微型衣服遮没了墙壁。隔壁是一家房屋中介。再往两边,就都是闭着门的民居。

他在她身后站着,她有点焦虑。这里应该是那家书店啊,她说,怎么找不到了。

退回路口。她想找人问问,却没有一个看起来学生模样的人,刚才在大学问一声就好了。她打开手机,查地址。

他摸出火,点了根烟。也许关门了,他说。

不会吧,才七点多,应该会开到九十点钟吧。她一边联网,看 E 旁边那个小圆圈疲劳地转着。

关门了,倒闭了,关张了!他大声说。

她不可思议地望着他。你说什么?这家书店已经开了快二十年,最艰难的阶段都熬过来了,他们是不会倒闭的。你知道吗,在说到这个城市的时候,除了你,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这家书店。它是一种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