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猫记(第6/7页)

我欣慰地看到了许多网友发表了各有千秋的独到见解,即便是表示不理解的,也想必是经过了一番思考的。也许我们并不需要什么最终的解释,争论的过程就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指的是南泉斩猫,对于这样的一个课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的。

其实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核心,在这部小说中有关“我”和猫的情节都是次要的,我自己认为甚至可说是我的败笔之一。最重要的是南泉斩猫,与小说的明线相比,这是一个内在的线索,一个更逼近我所想要表达的思想的线索。这个故事不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是经过了上千年的思考的,它永远也不会过时,因为我们永远都不会放弃对美的追求。

我来谈谈我个人的见解。在本文中猫只不过是一种象征,对美的象征,大多数人们都是追求美的,如果大家都想拥有有限的美,则必然与无限的物质世界和欲望相矛盾,于是争执乃至灾难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消灭这种美,于是南泉和尚就这么做了。但接下来难以理解的是赵州头顶草鞋走出门去的行为。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不可理喻,但上千年来也有许多人做出了他们的解释,但互相之间出入都非常大,甚至于争论不休。

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必须要上溯到源头,源头就是美,什么是美?唐朝以胖为美,今天以瘦为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劳动就是美,自古以来,对美的认识也没有过标准答案。我认为在人类产生之前无所谓美,所谓的美是人类的一种感觉,是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动物是没有美感与丑感的,蜜蜂要往花中采蜜是它们生存的手段,老虎生了漂亮的皮毛,一是为了伪装,二是为了威慑。但许多我们人类认为是美的东西在人类存在之前就存在了千万年,它们在被有审美感的人类发现之前是同样是美的,但那时它们的美是毫无意义的,至少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是无疑的。而在人类眼中,同一样事物,它有美的,也有不美的,并不是事物本身有什么变化,而是欣赏的人发生了变化。所以,美不是一样东西,美是一种关系,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我们通常认为美的对象是主体,而观察它的人是客体。我认为应该是完全相反,主体是人,客体才是某一样事物,这样才能解释许多审美观中的矛盾。

所以,如果美是这样一种关系的话,那么美的根源就不在于美的对象,而在于主体,也就是人的心中——人心才是美的根源。这种美并不是我们以往所说的“心灵美”,所谓的“心灵美”并不是真正的美,只不过是道德意义上求善的过程罢了,实际上是混淆了美与善的界限。事实上“真、善、美”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包含了三种不同的求知方向,这是题外话了。

正因为美的根源在人的心中,如果人心中没有美的概念,那么从这个人的眼中看到世界就全部都无所谓美丑了。所以,人心是各异的,作为客体的美以及追求美的过程也是各异的。当然,大多数人眼中,雪白可爱的猫自然也是美的化身,于是,产生了争执。南泉和尚认为这种争执的根源在于猫,猫是祸水,必须要除掉它,才能消灭争执的根源,所以他斩了猫。但赵州不这么认为,他把草鞋顶在头上,以草鞋意喻因为痴迷于美而产生的痛苦。解决这种痛苦的办法不是把草鞋扔掉,因为人是不能不穿鞋的,草鞋和猫一样都只是替罪羊,是人类欲望的替罪羊。猫是无辜的,它的存在自有它的理由,它的美是天赋的,一切都是人类的自寻烦恼。美的根源在内心,由此而来的痛苦其实也来自内心,就算消灭了美的对象,但能消灭美在你心中的根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