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人工流产(第6/8页)

在这之前,张颂已经给学校党委写了一封态度诚恳的检讨书,在那份检讨书中,浓墨中隆重地书写了两人的感情。

学校还是很人性的,做到了治病救人的目的。两天后,处理意见结果出来了,张颂老师与学生恋爱违反了校规,受行政警告处分一次。李亚玲因与张颂的恋爱关系属实,鉴于平时表现较好,也有认错的表现,记过一次,以观后效。

对于这样的结果,张颂和李亚玲两人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的。处分就处分了,那页纸只写在档案里,又不挂在脸上,不影响吃、不影响喝的。很快,他们的情绪和生活又恢复了正常。

李亚玲也不再脸色苍白了,她脸色红润,嘴里哼着歌,又开始在教室、图书馆之间出出进进了。她对同学们是心存感激的,她出了这件事后,同学们对她都非常地友好。这件事情并没有像事前想像的那么严重,看到李亚玲欢乐得又如以前,同学们渐渐又开始疏远李亚玲了。

李亚玲又恢复了和张颂的约会,只不过约会不如以前那么频繁了,他们也小心了许多。李亚玲一边吃药,还一边仔细地把避孕器具检查了,才向张颂打开自己的门,让张颂安全地进来。虽然很累,但他们感到只有这样才踏实。

一晃,三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因为李亚玲是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分配时有了新政策,原则上工农兵大学生是哪来的回到哪里去,一时间,李亚玲和同学们都紧张了起来。其实紧张的还是他们这些农村来的学生,按照规定的话,他们还要回到农村去。

对于李亚玲来说,她当初上学的最大愿望就是离开农村。现在她面临着回到农村去,如果那样的话,她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了。

那些日子,张颂也在为李亚玲毕业分配问题奔波着。他找到了校长,校长自然知道他和李亚玲的关系,校长也为难地直抓头皮。

校长一脸苦恼地说:你们的情况按理说很特殊,但是呢,省教委有文件规定,你们只是恋爱关系,这样留城是不够条件的,除非你们结婚。一句话提醒了张颂和李亚玲。李亚玲要想留在城里,必须在毕业前把婚结了,只有这样,她才可能名正言顺地留在城里。

当年在他们这批工农兵大学生中,年龄是参差不齐的,有的都三十多岁了,当然是结过婚的了;也有一些人,在上学期间结了婚。看样子,张颂和李亚玲只能结婚。

张颂和李亚玲的婚礼应该说很简单,没有惊动任何人,他们只是把结婚证领了,在筒子楼张颂宿舍的门上贴了一个喜字,周末的时候,张颂约了自己几个学生,在筒子楼里烟熏火燎地吃了一顿饭,这婚就算结了。

根据学校规定,即便结了婚,他们也不能住在一起,他们真正住在一起,只能等着毕业以后。

好在李亚玲可以名正言顺地出人筒子楼了,她现在的身份是张颂的爱人。下午上完最后一节课后,她匆匆忙忙地去菜市场买上一些菜,然后到筒子楼做饭,饭菜做得差不多时,张颂夹着书本回来了,两个人围着张颂平时备课的那张桌子吃饭。

李亚玲一边吃一边感慨地道:咱们都算是有家的人了。

张颂就说:唔。

张颂其实并不想这么早就结婚,他今年才25岁,按照他的意思,先干两年事业,李亚玲工作两年之后,两人手里有了些积蓄再结婚。可现在情况有了变化,他只能这么仓促地和李亚玲结婚了,从心理到物质他都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因此,张颂对于结婚显得并不快乐。

其实在结婚前,两个人也交流过。张颂抱着头躺在床上,李亚玲坐在桌前。

张颂说:要是晚两年结婚该多好哇,到时把这小屋刷一刷,再添点儿家具,亲朋好友聚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