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色彩的东欧文学(第3/18页)

保加利亚从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整整五百年,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着。民族文化长期受到压抑。文学发展得比较缓慢。两次世界大战,它都卷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实际上充当了希特勒进攻巴尔干的桥头堡。社会主义时期,紧紧追随苏联。因此,较晚摆脱教条主义和所谓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保加利亚文学中,现实主义,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有一定的基础。作家的民族意识和干预意识也似乎特别强烈。这是特殊历史生发的特殊现象。这自然有感人的一面。但文学自有文学的规律。因此,如何处理好斗争意识和艺术规律,就是一件相当微妙也特别重要的事。

罗马尼亚,东欧中另一个异类。它实际上是达契亚人与罗马殖民者后裔混合而成的一个民族,属于拉丁民族。同意大利民族最为接近。语言上,也是如此。在历史上,长期被分为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尔瓦尼亚三个公国。这三个公国既各自独立,又始终保持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密切联系。十九世纪起,罗马尼亚文学出现了几位经典作家:爱明内斯库、卡拉迦列和克莱昂格。真正意义上的罗马尼亚文学始于那个时期。二战期间,布拉加等诗人确立了罗马尼亚抒情诗的传统。因此,在罗马尼亚当代文学中,抒情诗一直比较发达。

阿尔巴尼亚,情形又有点特殊。它基本上属于山国。一半以上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文学上既有欧洲文学的影响,也有土耳其—阿拉伯文学的影响。阿尔巴尼亚民族特别英勇,不屈不挠,在法西斯占领时期,许多作家都是一边战斗,一边创作。虽然总体上文学成就还不太突出,但它的反法西斯文学特别发达。卡达莱的《亡军的将领》就是这方面的力作。

南斯拉夫,或者说,前南斯拉夫,让我们想到六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波黑)、黑山、斯洛文尼亚和马其顿。南斯拉夫曾经是一个统一的联盟国家,强大,并富有活力。南斯拉夫文学就是指上述六国的文学。必须指出:单独的南斯拉夫文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可惜,这片地区遭受了太多的磨难:战争、苏联封锁、民族矛盾和冲突、战乱。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文学的发展。如今,南斯拉夫联盟已经解体,这些共和国都已成为独立的国家,每个国家也就几百万人,真正是弱小的国家。除了安德里奇和帕维奇外,这些国家的文学我们还介绍得很少。

在影响和交融中,确立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十分重要。说到这里,我想挑选几位作家和几部作品,稍稍谈论一下,因为在东欧当代文学中,他们具有开拓性或创造性的贡献:捷克的哈谢克、赫拉巴尔、昆德拉、克里玛和卢斯蒂格。波兰的贡布罗维奇、舒尔茨和米沃什。立陶宛的温茨洛瓦。罗马尼亚的齐奥朗和埃里亚德。阿尔巴尼亚的卡达莱。匈牙利的凯尔泰斯和艾斯特哈兹。

说到雅罗斯拉夫·哈谢克(1883—1923),我们马上会想到他的代表作《好兵帅克》。以往在评价这部小说时,人们一般会说它是一部反对奥匈帝国残酷统治、反对战争的革命作品。这实际上是政治性评价,并不是艺术性评价。如果对于这部书的评价仅仅停留于政治性评价的话,我觉得有点委屈这部书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用崭新的目光重读一下这部作品。

几乎从第一页,帅克的形象就给了我们特别的冲击:首先让我们目瞪口呆,然后又让我们捧腹大笑。这是个胖乎乎的、乐呵呵的、脑子似乎总有点不大对劲的捷克佬。在生活中,他也许并不起眼。可作为小说人物,就有太多的看头了。吸引我们的恰恰是他的呆傻,他的纠缠,他的滑稽,他的喋喋不休,他的一本正经的发噱,他的种种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