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谢府邸的倒塌(第9/9页)

仿佛他说的这些话的超人的力量中有一股符咒的神力——他用手指着的那扇旧式的镶板大门立时慢慢往后拉开了沉重的乌黑的口子。这是被一阵劲风刮开的——但这时门外确实站着极高的、裹着素服的厄谢府的玛德琳小姐的身影。她的白袍上满是血迹,她那衰弱的躯体处处都显示着苦苦挣扎过的迹象。她在门槛上战栗和前后摇晃了一会儿——然后,带着一声低低的哀号,沉重地跌进门内,倒在她哥哥身上,她的猛烈的、如今又最后成为死亡的痛苦,将他带到地板上成为一具尸体,成为他早已预料到的恐怖的牺牲品。

我吓坏了,马上逃离那间房子,那所大厦。当我发现自己正穿过那条古老的公路时,风暴仍然十分猛烈。突然,沿路射过来一道奇怪的光,我转过身去看这道不平常的光是从哪里发出的;因为这幢巨大的府邸及其影子只是在我后面。那光原来是那一轮正要落下去的带血红色的满月发出来的,它透过原来那条好不容易分辨清楚的裂缝明亮地照耀着,那条裂缝,我以前曾经说过,从这房子的屋顶部分呈“Z”字形延伸下来,直到基脚。当我正注视这道裂缝时,它很快在变宽——听到有一阵旋风的声息——那轮满月突然出现在我眼前——当我见到那一堵堵巨大的墙分崩离析时,我的头发晕了——一阵长时间喧闹的呼喊声,像一千道洪水的撞击声——我脚边那深深的、潮湿的小湖,阴沉的、静静地淹没了“厄谢府邸”的碎瓦残垣。

唐荫荪 译

[1]贝朗热(1780—1857),法国著名诗人和民歌作家,他的讥讽君主专制和反动教士的讽刺诗,以明白畅晓、富于魅力的风格见称。——译者注 [2]即卡尔·马里亚·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1804年起历任歌剧院指挥、宫廷乐长等职。——译者注 [3]富塞利(1741—1825),瑞士出生的英国画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作品具有异国情调、独创性和色情味,题材主要来自文学作品。——译者注 [4]指沃森[5]、珀西瓦尔医生、斯帕兰札尼,尤指兰达夫主教。——见《化学论文集》第五卷。——作者注 [5]沃森(1737—1816),英国主教,即兰达夫主教;珀西瓦尔(1795—1856),美国医生,地理学家,诗人;斯帕兰札尼(1729—1799),意大利生理学家,曾受充分的古典文学及哲学教育。——译者注 [6]格雷塞(1709—1777),法国诗人、剧作家。他写的滑稽叙事诗《喂——喂,又名女修道院的鹦鹉》于1734年发表后,轰动文坛,赞誉经久不衰。——译者注 [7]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译者注 [8]斯维登堡(1688—1772),瑞典著名科学家、神秘主义者、哲学家和神学家。他的想象力一直是巴尔扎克、波德莱尔、爱默生、叶芝和斯特林堡这些杰出作家灵感的源泉。——译者注 [9]霍尔堡(1684—1754),丹麦作家,18世纪丹麦启蒙运动的先驱,以喜剧作家的成就蜚声欧洲文坛。——译者注 [10]罗伯特·弗卢德(1537—1637),英国医学家、著作家、神秘主义哲学家。——译者注 [11]蒂克(1773—1853),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运动作家、批评家。——译者注 [12]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思想家、诗人和作家。他最著名的幻想小说《太阳城》(1602),用对话录体裁描写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大同世界。——译者注 [13]梅拉,公元1世纪罗马地理学家,用古拉丁文撰写的唯一古代地理学论文《世界概述》的作者,本书于公元43—44年写成,其影响曾延续13个世纪。——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