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念奴娇(29)(第2/4页)

崔氏面上淡淡,把婢子招来,吩咐说:

“你回崔府一趟,就说我身子不适让兄长给我送个药方来。”

平日里,崔氏温柔谦和,为姑娘时便事事知分寸,守礼节,对于一直跟在身边伺候的小丫头来说,很是愕然,崔氏见她惊诧,心知肚明,疲惫把头一摇:

“我实在是累了,就劳烦兄长一回,让他来看看我罢。”

晏府上下,这丧事来的突兀,全靠那罗延协助崔氏一同操劳,那小晏将军不冷不热,也压根不知冷热,一副不在人世的状态是半点也指望不上,就是个小丫头,也暗自对他颇有微词。此刻,这么一觑崔氏脸色,很替她心酸,迭声应下,拔腿就要奔出府门,忽又被崔氏从背后叫住:

“你等等,回来的时候,顺便去趟东柏堂,告诉那罗延,就说太原公来过了,跟小晏将军重提了旧事。”

小丫头一愣,不大明白这叫什么话,却被崔氏调、教的是个不该问绝不多问的性子,只把头一点,领命去了。

门口侍卫一通报,那罗延正托腮盯着个灯火出神,见这丫头进来,细长眼倏地一亮,认出是崔氏的贴身婢女,听人学了话,嘴角隐隐一扯,平易近人地冲她一笑:

“知道了。”说着起身,把早备好的人参鹿茸等物塞给小丫头,“你家夫人这些时日太操劳了,我这是替大将军传的心意,你让她收下。”

命人把她送走,那罗延在屋里来来回回踱起了步子,那双小眼睛,望着灯罩散发的光芒,咬着后槽牙忍不住骂了出来:

“这个蠢货!”

忽然很想给小晏那么一脚,要在以前,搁晋阳的时候,多少回了,他一伸脚,小晏但凡看见,就会一转躲去,与那罗延配合得简直熟极而流,两人一攻一守,其乐无穷,而笑眼旁观的世子爷,那一道温和的目光仿佛也还就在眼前……那罗延痴痴想着,烛花猛地一爆,把他思绪生生撤回现实,“小晏呀!”

这一声叹息,显然苦恼到了极点。

晏九云就是踩着他刚落的叹息声,闯进来的,门被冲天怨怼撞得咣啷一声响,那罗延一回头,见没有任何通传的晏九云来到了眼皮子底下。

一瞄那个神色,那罗延心里有底,却学不来晏清源的波澜不惊,装作吃惊说:

“小晏,你不在家歇着,跑这来做什么?”

晏九云紧抿双唇,一脸的阴鸷,肩背也绷得越发紧直,就这样盯着那罗延一声不吭,里里外外,想要把他挖透似的。

他从来没这样过。

看得那罗延心底一阵寒意,脸上,却一直维持着那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样:

“小晏,你到底怎么了?”

“没什么。”晏九云仿佛是下了很大力气才忍住,冷冰冰说完这句,扭头就走。

那罗延一个箭步上前,忙扯住他衣袖:“哎,我说你是怎么了,发哪门子疯啊?你到底……”

袖子猛地从他手中挣出,力道大的,甩没怎么着意的那罗延一个趔趄,那句已经毫无感情的“我说没什么就是没什么”丢在苍苍的夜色里,晏九云大步逃离了东柏堂。

忽来这么一出,那罗延紧盯着那抹很快消失不见的身影,原地立了半日,一攥拳,折回来,拉过来纸笔,费好半天功夫,才把字迹拙劣总没什么进步的一封书函准备朝尚不知班师与否的晏清源发去了。

颍川大捷,传回邺城后,晏清源的声望骤然登顶,但中军大帐里,沙盘上却插满了小旗子,晏清源凝眸而立,一副不知盘算了不知多久但又端倪不露的模样。

刚送来的书函一看,无甚表情,默默收起,忽指向沙盘说:

“先回晋阳,略作休整补给,即刻准备攻打潼关。”

诸将似乎对他大开大合,素爱兵行险招的风格习惯不少,但潼关惨败的前车之鉴,并不算远,瞧出晏清源这是要去动贺赖的心思,诸将犹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