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是我,奥斯曼大师(第9/11页)

才走进隔壁,我就瞥见了它。我停住脚步看,没错,就在那里:一面象牙镜子,麻花握柄、粗黑檀镜框、边框雕着精巧的文字。我再度坐下,凝视镜中自己的眼睛——它们目睹我的手画了六十年。烛焰在我的瞳孔里跳跃,是那么的美丽。

“贝赫扎德大师是如何办到的?”我再次迫切地问自己。

紧盯着镜子,没有一刻移开眼睛,我的手以女人涂眼影时的熟练动作拿起了金针,引领着它。毫不犹豫,仿佛在一只雕镂用的鸵鸟蛋尖戳一个小洞,我勇敢、沉着、坚定地把金针插入了右眼的瞳孔。我的五脏六腑一沉,不是因为感觉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是我看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把针压进眼里,到手指四分之一的深度,然后抽出来。

刻在镜框上的对句写着,诗人祝福揽镜之人永恒的美丽与智慧——并期许镜子永恒的生命。

微笑着,我把针插入了另一只眼。

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移动。我瞪视着世界——瞪视着一切。

如同我先前的臆测,世界的颜色并没有黯淡下来,而是好像温柔地渗溢晕散,彼此相融。但我仍然隐约可见所有的一切。

不一会儿,微弱的阳光洒落宝库,映在了猩红色的布匹上。财务大臣与他的手下依照一贯的繁文缛节,损毁封蜡,打开门锁及大门。杰兹米老爷更换了新的夜壶、油灯及暖炉,端来了新鲜面包及桑椹干,并告诉众人我们将继续留在宝库里,从苏丹陛下的书本中寻找画有特殊鼻孔的马匹。能够一面欣赏全天下最美丽的图画,一面努力追忆真主眼中的世界,享受如此美妙境地,夫复何求?

[1]布哈拉:中亚历史名城,位于今乌孜别克斯坦境内。

[2]乌孜别克人在中亚地区建立昔班王朝(1507—1597),阿布杜拉汗是该王朝君主之一,在位时间不详,伊朗史籍记载曾于1526年和1530年两度攻占伊朗东北部的霍拉桑地区。昔班王朝以布哈拉为都城,其君主们网罗大批细密画家在自己的宫中,形成布哈拉画派。布哈拉画派在风格上承继赫拉赫画派,是帖木儿王朝绘画传统的最后一丝余光。

[3]这个故事蕴涵深奥的苏非神秘主义玄理,即“梦境喻”;另一个世界对于处于这个世界中的我们来说,大家都认为如梦境一般是虚幻的,但其实是真实的实在,并且比这个世界更加美丽。我们之所以看不到,是因为我们的心灵之眼失明。

[4]伊朗萨法维王朝(1502—1735)开国君主伊斯玛仪一世(1502—1524年在位)于1516年率军征伐乌孜别克人的昔班王朝,越过阿姆河,抵达布哈拉。在布哈拉城下被乌孜别克人打败,乌孜别克人趁机直下赫拉特和霍拉桑(呼罗珊)。不久,伊斯玛仪一世重整旗鼓,再伐乌孜别克人,乌孜别克人闻风逃回布哈拉地区。伊斯玛仪一世收复失地。

[5]此外与史实不符。萨姆·米尔扎并非伊斯玛仪一世之弟,而是其第三子,曾于1550年著有波斯诗学著作《萨来之礼》。伊斯玛仪一世去逝后,由其长子塔赫玛斯普一世继位(1524—1576年在位)。昔班王朝的乌孜别克人于1526年攻占赫拉特和霍拉桑地区。1528年,塔赫玛斯普夺回该地区,并将该地区统治权交给其弟萨姆·米尔扎。因此,塔赫玛斯普一世与萨姆·米尔扎为兄弟关系。伊斯玛仪一世曾有两个兄弟,但都在早年就被杀害,伊斯玛仪一世为报父兄之仇,于1486年7月举事起义,时年不足13岁,经过一番征战,于1502年建立萨法维王朝。

[6]阿米尔·霍斯陆 (1253—1324),著名印度波斯语诗人。其父避蒙古人入侵之乱逃入印度。当时印度北部通行波斯语,在文学方面深受波斯影响。阿米尔·霍斯陆仿效内扎米·甘加维的《五卷书》创作了五部长篇叙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