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类的堕落(第8/8页)

[1] 米歇尔·埃凯姆·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随笔作家。主要著作有《随笔集》三卷。本书是作者的思想记录,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诸如友谊、爱情、教育、善恶、生死、信仰等,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译注

[2] 参见圣经《罗马书》5:12:“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译注

[3] N.P.威廉,《堕落与原罪论》(The Ideas of the Fall and of Original Sin),第516页。

[4] 《上帝之城》(De Civitate Dei),XIV,xiii。

[5] 这里所指的是历史事实,不可混同于尼布尔博士[莱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1971),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神学家、思想家、新正统派神学家。主要著作有《人的本性和命运》(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译注]所说的“神话”(对非历史事实的象征性叙事)。

[6] 这是对胡克律法观的发展。一旦人违背了应当遵循的律法(即上帝对人的律法),就只有去遵循上帝的次级法则,例如,当你在光滑的斜坡上行走,如果你忽略了谨慎的律法,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只有遵循重力法则。

[7] 圣经《创世记》3:19。——译注

[8] 神学家会证明我并未在此对柏拉纠派(Pelagian.柏拉纠主义,又称半柏拉纠主义,是指人是良善的,可以行功德,并因寻求神而得救。因此,又被称作“自救派”。天主教曾经在中世纪采取过柏拉纠主义观点。奥古斯丁提出的是“恩典主义”,即人人皆是罪人,人人皆要靠上帝的恩典得救,他写了很多反对柏拉纠主义和半柏拉纠主义的书籍。——译注)和奥古斯丁派之间的争议推波助澜。我的意思是即使现在,这种向着上帝的回归也并非不可能。而这种回归的原动力何在,仍是一个问题,对此我未做任何论述。

[9] 圣经《哥林多前书》15:22。

[10] 詹姆斯·金斯爵士(Sir James Jeans),《神秘的宇宙》(The Mysterious Universe),第五章。

[11] 圣经《创世记》46:4。

[12] 指罪孽、罪行与义代替性的归属,如因亚当的罪,死就归到众人(参见圣经《罗马书》5:12-14);因基督的救功,义就归到众人(参见圣经《罗马书》5:15-21)。——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