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地形第十(第7/12页)

孙子的职业道德观: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郭子仪代表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终极梦想:荣华富贵,健康长寿,子孙满堂。

原文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华杉详解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判明敌人企图、研究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制定用兵计划,这是上将之道。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有胜的把握;不懂得这些道理的,必败。

地形很关键,所谓天时不如地利。但也只是辅助条件,因为地利不如人和。人才是根本。不是说得地利不如得人,而是说得“道”之人,才能审地利、料敌情、决战得胜。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根据实际战局发展情况,如果己方有必胜把握的,主君说不战,也可以战。如果己方必败的,主君说必战,也可以不战。这还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所以,进不求战胜之名,退不避违命之罪,一切只为保护民众,真正有利于主君,这才是国家之宝啊!

为什么这样的人是宝呢?张预注解说:“进退违命,非为己也,皆所以保民命而合主利,此忠臣,国家之宝也。”进退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人民和主君的利益,这是真正的忠诚。

何氏注:“进岂求名也?见利于国家、士民,则进也;退岂避罪也?见其蹙(cù)国残民之害,虽君命使进,而不进,罪及其身不悔也。”

进不是为了求名,见利于国家、人民,则进。退不怕得罪,如果进则有祸国殃民之害,君命让进也不进,哪怕因此得罪,也不后悔。

何氏这里自己发挥了:孙子所论,并非仅为了国家人民,而是“唯人是保,利合于主”。保护人民,保护将士们的生命安全,不要他们作无谓的牺牲,而利益呢,要符合主君的利益。主君的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是有区别的。

这样的人,可谓:高超、正直、善良、忠诚、骄傲。

高超,是洞察本质,知胜知败,知进知退。

正直,是一身正气,不是在这一件事上正直,而是一贯正直,一贯有原则,所以无论他作什么决定,上上下下没有人怀疑他的动机,他才能有资格、有空间独断专行。

善良,是真正爱人民、爱国家、爱部下、爱主君,那种真挚的爱,没有一点虚假,每个人都能感受到。

忠诚,是真正忠诚于国家、人民和主君的利益,而不是忠诚于某人的指示。因为主君的指示,并不一定符合主君自己的利益。主君的判断不一定对。

骄傲,是所谓战胜之名,对他来说,毫无价值。他根本不需要一场新的胜利去证明自己。当别人拿这些去衡量他的时候,他觉得非常可笑。

谁是这样的国宝呢?岳飞是不是?岳飞不是。岳飞的进退,符合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但不符合主利,不符合皇上赵构的利益。迎还二帝,赵构做什么呢?北宋灭亡,赵构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因为他本来没资格当皇上的,却当了皇上。如果战,不用岳飞打,金国就可能把他哥哥送回来,这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政治危机。俘虏了敌国皇上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别人另立新君,你手里的皇上就作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