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地形第十(第9/12页)

所以对士兵要有抚育的真心。你别认为吴起那是“手腕”,若认为是手腕,你就自己去吮吸别人腿上的脓疮试试!没有真诚的爱,和带兵如带子的心,做不了杰出的将领。

何氏注解说,后汉破羌将军段颎(jiǒng),也是行军仁爱,士卒受伤的,他都亲自去探视,亲自替他们包扎。在边疆十几年,“未尝一日褥寝”,没有一天是在正经床上睡的,都是与将士同苦。所以人人乐意为他死战。

所谓身先士卒,兵法云:“勤劳之师,将必先己。暑不张盖,寒不重衣,险必下步,军井成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饭,军垒成而后舍。”这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而是几十年如一日都这样,这是装不出来的,能装几十年,那也不是装,是做到了。

能做到吗?极少人能做到!

何氏还讲了西晋巴郡太守王濬(ruì)的故事。西晋灭了蜀汉,王濬做巴郡太守,因为靠近吴国边境,要准备战事,兵士百姓苦于劳役,“生男多不举”,不举,就是不养育,生了儿子就杀掉,或遗弃,扔掉。

生男不举的事,中国历代都有,因为很多人头税是按男丁征收的,劳役是按男丁分派的,你家有几个男孩,就交多少税,分担多少劳役。汉武帝的时候,穷兵黩武,没有钱了,《汉书》记载:“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则杀,甚可悲痛!”如果你生了儿子,到他三岁就要交人头税。人民交不起税,就不敢养儿子,生下来看是儿子就杀掉。我们知道因为计划生育有杀女婴弃女婴的,可能不知道历代都有因为兵役税负杀男婴的。杜甫诗中说:“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实际情况比这更惨!

知道了这种情况,王濬怎么办呢?他一是严惩弃婴杀婴,二是只要有生孩子的,都给产假、免劳役、减赋税,就这样,救了几千男婴!这样过了十几二十年,到了他奉命兴师伐吴的时候,这些男丁正好都到参军年龄。父母们都对孩子说:“你们不是爹妈生的,都是王府君生的,一定为府君效力,不要爱惜自己的生命!”结果王濬以七十多岁高龄,完成了灭吴大业,三国归晋。

上级要比敌人更可怕

原文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华杉详解

如果只知厚待而不能指使,一味溺爱而不能命令,违法乱纪也不能治理,那士兵就成了骄子,没法使用了。

杜牧注解说,黄石公说:“士卒可下,而不可骄。”你可以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但不可骄纵下属。恩以养士,谦和待人,这叫“可下”;制之以法,这叫“不可骄”。

《阴符》说:“害生于恩。”我们往往对一个人太好,结果却害人害己,把他害了,把自己也害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味只有恩,只有爱,却没有规矩,没有法,他习惯了、骄纵了、堕落了。你这时候想把关系调整过来,也不可逆,调不了了。你就只好放弃他了。你放弃他,他机会没了。你呢,也白培养人了。

一旦已经习惯了的恩情没了,就成了仇人。其实有什么仇呢?并没有任何伤害,只是停止了恩情而已。但对你来说,是停止了给予;对他来说,却是被夺走了既得利益。

所以恩怨、恩仇,没有恩,就没有怨,没有恩,就没有仇。曾经有多大恩,就有多大怨,就有多大仇。

吴起说:“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章,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以声,不得不清;目威以容,不得不明;心威以刑,不得不严。三者不立,必败于敌。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